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59次组卷 | 8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训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全国受命于君,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所以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就君民关系,董仲舒说:传曰: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故君唱而民和,君动而民随;就君臣关系,董仲舒说,臣是受命于君的,所以,君臣之礼,若心之与体,心不可以不坚,体不可以不顺,臣不可以不忠。董仲舒认为,统治者是天命神授的,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摘编自丁银高《论董仲舒的王权思想》

材料二   黄宗羲对以君为主的君主专制制度有所不满,明确肯定了天下为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君王的天下,所谓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他对君主专制下的也进行了批判,认为的产生是要与君共治天下的。他把治天下比喻为曳大木,臣与君是共曳木之人也`同时强调了人治的有效规范、引导与约束惩罚。

——据鲁敏《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黄宗羲的君权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君权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4-01-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三新”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代王朝不断调整君权和相权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听任窦太后罢免卫绾的相位;接着,又在建元二年和建元六年,分别免去窦婴与许昌的相职。6年之中,他便轻而易举地免去三相。接着,他又将丞相“主臣”“除吏”的用人权力收归己有:旋设尚书令,分去了丞相拆读、审议天下奏章的权力;还让随侍左右的年青侍中参议朝政,以为牵制。这样便结束了丞相独尊、皇帝垂拱的现象。

——《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

材料二:唐朝初年,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长官到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政事堂逐渐就演变成最高权力机构。自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有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仆射、侍中不加“同平章事”或“同三品”就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参与中书门下的宰相们,在唐朝有时多达十几人,议政时由一人“执笔”,或称“执政事录”,“执笔”就是首席宰相了。唐朝制度,凡属于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议政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颁布生效。

——《中国传统文化十六讲》

材料三:内阁的正式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成祖即位之初,解缩、黄淮等并值文渊阁。参与诸如有关和战、立储、用人、征调或蠲免赋役等重大军国政务的审议,辅佐皇帝。当时殿阁学士和部院大臣相比,阁臣官秩不过五品。阁臣常有三五人或六七人,不拘定数。

——《中国行政管理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情况。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内阁制的特点。综合材料,说明历代王朝加强君权的基本策略。
2024-0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所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察举制B.设立刺史C.推行郡县制D.建立中朝
5 . 下面为考古学者在广西北海发现的东汉时期文物统计表(部分)。这可用于说明(     
文物简介
波斯陶壶无论造型、做工还是釉色都与我国汉代绿釉陶壶风格明显不同。
绿柱石、水晶混合串饰除9颗水晶、1颗玉髓外,其余均为绿柱石(主要产区在南亚,是当地流行的奢侈宝石)。
铜钹打击乐器;其背部的柿蒂纹、菱格纹,具有强烈的域外色彩。
胡人俑座陶灯俑座为男性胡人,发髻置于前额,尖下巴,络腮胡须。
A.东汉与南亚国家商业贸易联系密切B.文明交流促进了中国手工业技术发展
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丝绸之路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
2023-12-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关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示意图,据此推断该法令背后的指导思想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立嫡以长不以贤”
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D.“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2023-12-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天下无道、世风日下的社会动乱局面和“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严峻形势,孔子及其弟子们以上古三代文化和华夏文明的捍卫者自居,将全部关注的焦点都对准了现实社会的“救世”“补弊”问题,把自己的学说定位在“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等关于“人道”的框架内。当孔子和孟子在各国诸侯之间奔走游说,竭力推销他们的政治主张,均未能见用,然而在汉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董仲舒的学说和汉武帝的治国之道却找到了共同的指向,那就是维护皇权——大一统。董仲舒向武帝上书“天人三策”,其建议受到武帝重视,朝廷在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专用儒经,汉代儒学由此得到尊崇。

——摘编自陈效鸿《从春秋到汉初:儒家思想的历史际遇》

材料二   宋儒在排佛的同时,开始反思儒学。王安石、张载、二程、邵雍等开始把目光投向佛老典籍,他们大量阅读佛老书籍,以“惟理是求”的原则,或援佛老入儒,或以儒释佛老,在吸收了佛老的精髓后,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新儒学理学。理学把自然界和入类社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封建伦理纲常、封建统治是永恒不变的“天理”。理学的产生,不仅改变了儒学长期萎靡不振的局面,而且改变了以往儒学那种繁琐经学形态。这种学术被后世奉为官方哲学,并成为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流,它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冠英主编《中国文化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孟的主张“未能见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社会价值。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的学说和理学的相同点。
2023-12-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2023-12-20更新 | 206次组卷 | 8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金汤白泥乐槐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的统治权,并进行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汉武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   国家治理如一盘大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定准圆心,这个圆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圆的半径决定同心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代表各族人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只有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广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汇众智、聚众力,把真正体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摘编自肖顺平《国家治理须画出最大同心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国家治理的“最大同心圆”的内涵。
2023-12-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2023-12-20更新 | 78次组卷 | 3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