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之初,就诏令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公孙弘等儒家饱学之士脱颖而出。“仲舒请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之。于是罢黜百家,用儒术。”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制度,以才学、德行为基本要求,《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向)风矣”。朝廷置《五经》博士,兴太学,立博士弟子员。武帝强调“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崇尚孝道,以仁义道德“扶世导民”。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同时,汉武帝时期增修法律律令;刑罚也越来越严厉。德治与法治彼此促进、相辅相成。

———据王惠英《论汉武帝的治国方略》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治国方略的特点。

材料二 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 蒙恬 汉承秦制 郡县制 西域都护 盐铁官营 张骞凿空 刺史 编户齐民 田庄 五铢钱 大秦王安敦 霍去病 甘英 文景之治 “推恩令” 丝绸之路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10分,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献中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文景时期诸王实力渐强,对中央集权造成巨大威胁,而文景时期所采取的剪灭诸侯王的举措收效甚微。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武帝采取推恩令、附益法等剪灭诸侯王,维护了中央集权。下列信息是西汉王国发展的相关内容。

信息一:

史料1:《汉书·百官公卿表》列举王国官吏云:“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御大夫都官如汉朝。”

—摘编自《汉书·百官公卿表》

史料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梁国地处黄河中游,当地百姓“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齐国冶铁业很兴盛,武帝时设置的53 处铁官中齐地有9处;淮阳国都陈“在筵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贯”。

—摘编自《史记·货殖列传》

信息二:

表1   汉惠奇七年(前188年)汉中央及诸侯王国所辖邸目

皇帝名或王名所辖郡始封年月
中央政府刘盈内史、北地、上邺、陇西、蜀郡、广汉、巴邺、
汉中、河东、上党、河内、河南、南郡、南阳、颍川、淮阳、云中
——
长沙吴田武陵、长沙、桂阳五年二月
刘交薛郡、东海、彭城、沛郎六年正月
刘宸胶东、胶西、临淄、济北、济南、城阳、琅琊六年正月

—摘编自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

信息三:

表2 西汉元廷三年(前10年)部分汉郡侯国分布

次序郡名县数/个侯国数(王于侯国数)面积/平方公里
1北海917(17)4000
2踉琊2031(27)21212
3东海2018(17)19756
4涿郡1613(13)27818
5泰山177(7)19 048
6南阳288(3)48 831

—摘编自马孟龙《西汉侯国地理》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西汉政府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证据?请概括并说明理由。
2023-12-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跨地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选课走班调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通西域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开始,中央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考察吏治,主一州之监察。刺史秩六百石,地位较低,但可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等高官。

——据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对西北地区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成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如果要进一步研究刺史制度还可以提供哪些史料?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

汉昭帝(武帝之子)始元六年,西汉朝廷召开了一次历时五个多月的会议,集中讨论武帝以来各项政策的得失,其中盐、铁问题成为焦点,史称“盐铁会议”。会上参与争论的人员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朝廷征选的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另一派是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官员。两派的主要观点如下

贤良文学桑弘羊
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子贡以贮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瞻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
草莱不辟,田畴:不治,虽擅山海之财,通百末之利,犹不能瞻也。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
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会后西汉朝廷接受贤良文学的部分建议,废止了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但仍保留了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摘编自刘浩《盐铁会议中的王霸之争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盐铁会议上两派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桑弘羊治国思想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形势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满人入住中原后,清廷依然采取向周边扩展进取的策略,在占领足够大的疆域之后再按照各地习俗分而治之。清廷视周边民族地区与中原为一体,却在治理政策上有高度的灵活性。如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也就是一种遴选当地贵族作为首领的制度,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在藏区实施达赖和班禅为首的政教合一制度。与此同时清廷又在边疆地区直接派遣将领,如在漠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等,都是直接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

——摘自侯旭东、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代开拓疆域和稳固边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时期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将华夏(汉族)、西域各族、诸羌、百越、西南夷等族统一于多民族国家之内,中华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由黄河—长江流域扩展到了河西、西南、岭南和漠北边疆区域,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广泛活动的地理空间,也形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地域。

——摘编自安梅梅《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民族管理体制研究》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结合秦汉时期的历史,展开论述。
2023-11-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营三百另方以上者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均涉及到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政治家管仲认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孔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的儒家经典,历史教育蕴含其中。

汉武帝诏令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易》《礼》《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其中《春秋》就是鲁国编年史。

唐高祖李渊即位不久,就组织人专门修史,目的在于“考论得失,究尽变通....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唐代设有太学、国子学等学校,学生都必须读《春秋》《国语》等史书。开科取仕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在考策论时,常以历史典故作为题目。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著书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此书成为宋代及后代学校的重要教材。宋代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主典籍而参以正史”。

元朝在京师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文编译《贞观政要》等史籍,供蒙古官僚子弟学习。

明代的学校将《资治通鉴》等史书列入教材,要求学生阅读。

清代统治者规定将《资治通鉴》作为学校学生的教科书。

——梁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有哪些特点?
(2)说明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2023-02-1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虽然称“革命”并不合适,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突出进步。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重要措施

时间事件
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开始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所谓的宋代“革命”进行举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洋务派文化教育举措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