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
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2023-04-09更新 | 129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测试(一)历史试题
2 .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初设36个郡,后增至40余郡。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103个,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郡管理15个县。这一变化(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根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2024-03-16更新 | 77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汉立国之初,听民私铸钱币,遂有将铅、铁等掺入铜钱内铸作“伪金”者。公元前144年, 汉景帝颁行《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这一转变(     
A.反映国家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C.推动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D.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诸侯相,统领百官,汉初多由功臣担任。文景时期,多选宽厚长者任诸侯相;汉武帝后,众多儒生被选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和内史等官职,“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上述变化反映出,西汉(       
A.注重推进移风易俗B.行政中枢权力转移
C.主流治国理念变动D.郡国并行体制完善
2022-04-26更新 | 94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货币不仅是流通和交换的媒介,更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西汉建国后,就如何铸币、由谁铸币、铸造何种形制大小的货币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五铢,大历史

材料   汉初经济凋敝,为增加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汉高祖刘邦打破秦朝铸币权的统一,“令民铸钱”。文帝时,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因“吴邓氏钱布行天下”而“富埒天子”“财过王者”。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了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此期间,先后六次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8年,诏令各郡国铸“郡国五铢”,钱面篆书“五铢”二字,重如其文。但郡国五铢钱质量低劣,民间盗铸之风盛行。公元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禁止郡国和私人铸钱。三官五铢钱铜质紫红细腻,整体精致光洁,外廓坚挺匀称,“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从此成为流通全国的统一货币。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后,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五铢钱不仅成为西域地区统一使用的货币,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流通使用的主要货币,发行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此外,五铢钱所展示的文化艺术,如文字、形制、币材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等,很快被各国熟识、欣赏、模仿乃至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

——摘编自石俊志《五铢钱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以“五铢钱与汉王朝的面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如表是关于蜀身毒道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
出处记载
《汉书.张骞传》臣在大夏时,见邓竹杖、蜀布,阿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著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吕思勉《中国通史》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原令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蹈甸的路。
A.汉代张骞开通了蜀身毒道
B.早在汉朝四川地区和印度已有贸易往来
C.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流
D.中国的丝绸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2021-06-06更新 | 746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莱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线上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初期,十三部刺史为丞相属吏,由"司直(丞相下属官员)督刺史",而到汉武帝晚期,刺史则改由御史大夫统领,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这一变化(     
A.提高了刺史的政治地位B.折射出中枢权力的调整
C.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力度D.旨在规范监察部门职权
9 . 汉武帝时期,政府实行盐铁官营,兴办地方手工业,先后在郡国设置盐官、铁官、工官、服官、铜官等,控制了地方的经济命脉。这些措施(       
A.引发了地方诸侯王的离心反叛B.激化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为汉反击匈奴侵扰创造了条件D.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线北是游牧区,线南是农耕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农牧界限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