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武帝晚年,通常每隔六或四年即有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受命新君,国号也改为“新”。起兵反对王莽的刘玄,年号“更始”,也是“从新开头”的含意。这些现象(     
A.反映统治者思想迷信B.巩固了汉朝封建统治
C.符合董仲舒的宇宙观D.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3 .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
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
4 . 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象征,伴随时间发展,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的形象和运用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
时间       史料介绍

商朝时期的龙形象主要呈现在青铜器上,商人崇拜神灵,龙是其崇拜的百神、问卜的对象之一,因此青铜器中的龙纹具有狞厉感,神秘而抽象

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汉朝的宫廷文化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展示着汉朝的卓越国力和强盛统治

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开放包容使唐朝的龙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龙的头部更加夸张,眼睛大而圆,嘴巴张开,牙齿尖锐。龙的身体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礼和丧葬等场合
现代

现代中国,人们以“龙的传人”自居,很多领域的发明创造都会以“龙”命名,比如第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为“蛟龙号”
(1)题中史料是何种类型? 如果想进一步研究龙文化的演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请说明理由。 (要求:至少补充两份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小论文。 (要求: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5更新 | 33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昭帝时期。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贤良文学(     
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2024-03-15更新 | 60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2024-02-24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7 . 汉武帝时期,“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勉”……于是下令“赏官”并增设了“武功爵”,“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汉武帝的上述做法(     
A.解决了军费不足的问题B.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C.增强了社会经济的活力D.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9 . 【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

材料   在中国政治史上,汉武帝是最重要的制度更张者之一。他接受儒家改制的政治主张,以“王道”缘饰“霸道”,取代汉初的“无为之治”,这成为“汉家制度”的一大改变。这一认识在宏观上自无太大疑义,然而细察儒学在汉初的蛇行灰线,便会发现这一改弦更张乃是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体制建构的结果。陈寅恪曾对儒家的性质作出判断:“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他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儒学影响汉朝体制,首先便是遵循这一路径。

——摘编自李磊《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


请以“儒学发展与政治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   下表为明代沿海地区主要海防卫所城池的数量统计。

地区辽东山东北直隶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
千户所城数量(个)9232220321958

(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朝海防布局的因素。
2024-01-31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