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6-30更新 | 4140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7992次组卷 | 52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
2023-01-07更新 | 4200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4 . 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剧导致流民增多
2022-06-27更新 | 3146次组卷 | 3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79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三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3历史解释-【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
2021-06-09更新 | 7776次组卷 | 79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01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由此可知(       
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
2024-01-24更新 | 133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历史试题
9 . 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
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2023-04-09更新 | 12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屯戍政策,以军屯为主,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A.根本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为丝绸之路开通铺平道路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
2022-05-23更新 | 2347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一中学、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