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天下费多”,等到大规模的战争一次一次地爆发,财政支出更是急剧增加。富商大贾囤积居奇“而不佐国家之急”,坐视“黎民重困”。武帝通过行政命令,实行改革币制、算缗(征收商人的财产税)等办法,来剥夺商人。同时宣布实行盐铁专卖,原诸侯王封国产盐铁的主要地区,同样设盐铁官管理,盐铁之利收归中央。

材料二   北宋政府一再规定“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令柴薪渡河津者勿税,又免农器收税。又规定:“当税各物,令有司件析揭榜、颁行天下”“诚便商惠民之举, 而堪为后世治国者取法”;北宋政府的“冗官”、“冗兵”、“冗费”十分突出,其财政来源除了靠商税支撑之外,更重要的是得自商品的专利收入。从宋初起就对几个主要商品如盐、茶、矾、酒等实行专卖制度。富商大贾以惊人的速度,积累起他们的巨额财富,汴京是“富商大贾所聚”、“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商人从而拥有无数的“田畴邸第”,成为大商人兼大地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政策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商业政策的新变化,简析宋代商业政策的主要影响。   
昨日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理学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实施察举制的背景,并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代科举制“较以前是进步的”。
2024-05-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时,以每个季度的第二个月份的商品价格为准,每种产品制定从高到低三个档次的价格线,如果价格过高,政府就要介入,要求以平价出售;物价降至平价以下,就由百姓自行买卖。汉代此举(     
A.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B.反映了黄老无为思想
C.打击了豪强游侠势力D.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2024-05-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骆驼形象塑造稚拙,多为充满想象的艺术奇兽(见图)。唐代塑像中的骆驼形象更多,更为生动逼真,其中,胡人牵引载货骆驼的造型已非常普遍。汉唐骆驼形象的变化源于(     

A.民族融合的深入B.国家实力的提升
C.艺术创作世俗化D.丝绸之路的繁盛
2024-05-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期,废除秦半两钱,而铸五铢钱,后来又“悉禁郡毋铸钱,专令上林苑三官铸”,同时下令诸侯国之前所铸钱币皆“废销之”。朝廷的这种做法旨在(     
A.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B.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C.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D.推动官营手工业发展
2024-05-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这一发现可以说明,汉朝(     

A.推动陆上丝路贸易的发展B.开创了通信制度
C.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D.加强了边疆治理
2024-04-29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对南则开通西南夷,对东南与岭南地区用兵,把王朝的版图重新回复到与秦王朝大致相当的规模。

——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材料二: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就更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西藏反对英国,东北反对日本,云南、广西反对法国。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摘编自戴逸《盛世的沉沦》

(1)据材料一,以汉武帝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地理格局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康乾盛世期间为“统一大业”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乾时期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2024-04-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记》中居于列传之首的是没有什么事功而仅仅是因为饿死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三国志》传记的开篇也是功劳不大但由于重义轻利而与同窗“割席”的管宁。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思想的多元竞争B.英雄主义的浸染
C.强烈的国家认同D.儒家思想的影响
2024-04-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