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文教事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而变革。受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教育逐渐走向没落。流散在四方的王官为了养家糊口,只有出卖知识。而没落的贵族子弟、新涌出来的新兴地主分子和挣脱枷锁的自由民,又迫切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二者的结合加速了“学在四夷”格局的形成。此外,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教发展史上第一次质的飞跃,其重大意义不可低估。

——摘编自张传燧朱璋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四次重大变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置《五经》博士,后又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标志着太学教育的正式开始。此后西汉诸帝继续推行太学教育,至成帝末年,太学生员一度增加到三千人。因博士数量及博士弟子员数额有限,私授儒学的现象在汉代也是蔚然成风绝大多数的授业者都会被朝廷或地方官府延请聘用。此外,很多经学出身的官员退隐后,也会把教授儒学作为自己闲居生活的一部分。正如阎步克说:“汉代民间私学之地位并不低于太学。”

——摘编自孙立涛《汉代儒学教育模式与儒生成长之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文教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文教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 . 官吏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实行官僚制度。这套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其一,在官吏任免方面,突破“亲贵合一”“世卿世禄”的旧制。选拔官吏,或因军功,或由荐举、游说,或择自侍从养士。被任命的官吏多非贵族,“官无常任”,不得世袭。其二,以玺印符节作为官吏权力的象征和凭据。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国君颁赐给官吏玺印符节,赋予官吏行使行政、军事、司法诸权以合法性。其三,严格实行官吏岁终“上计”。每年地方官须向国君呈报财政预算。国君采用合券制,年终稽查两片符券所载数目的盈亏。盈者升官受赏,亏者降职问罪,以督促官吏尽责尽力。其四,推广俸禄制。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俸禄取代封色,国君可随时任免或调动官吏。

——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1)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边疆思想的层面来说,汉承秦大一统之后,当时的疆域已经远远超过《春秋》时代之所谓华夏;在中国范围之内,事实上只有地方性而不复有种族性的问题。董仲舒提出“王者爱及四夷”的理想,欲泯除华夷之辨,并认为“有大子在,诸侯不得专地,不得专封,不得专执天子之大夫,不得舞天子之乐,不得致天子之恩不得适天子之贵。”这是其边疆观念的理论基础,与汉武帝的政治需求有着高度契合。董仲舒认为,与君之“无为”相应,臣者则应“有为”,把黄老的“无为”思想融合于其儒学体系之中,并以其阐述治国与君臣之道,提倡君道无为与臣道无为,最终把“无为”理想在政治上的实践归结为“君无为而臣有为”。他在《春秋繁露·服制象》中说道“我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新儒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进取性,汉武帝之世宏大边疆恩退体系的建构也因此具有了明确的指导精神。

——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新儒学转向与汉武帝边疆思想体系的构建》

材料二   在历史变革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潮由西方涌入中国。孙中山等先行者关于民族兰义有相对进步的认识,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因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传统“尊夏贱更”“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中规定,凡过去少数民族名称中之虫、兽、鸟及反犬旁,一律须改为人字旁。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一统国家思想根深蒂固,因而南京国民政府也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国防建设。一些民族主义者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因此,南京国民政府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了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编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边疆治理思想的特点及对汉武帝边疆思想体系构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国民政府边疆治理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新儒学的边疆治理思想和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治理的共同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是新儒学完全建立并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儒学家把佛教的心性义理之学与道教的“太极”思想糅入儒学,在此基础上,正式衍生出理学。到南宋后期,程朱理学被朝廷尊为官方学术,获得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2)指出宋代“新儒学”产生的思想基础,并概括程朱理学有哪些核心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