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区域。在这个地区产生的中华帝国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有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过去,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贡见”的记载,说明汉朝已经与日本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了。孔子认为,外交关系就是向外示范中国国内体现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同原则。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中国向周边辐射的儒家文明板块,对周边“蛮夷”之国的文明进程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东亚外交圈。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家间的交往多在相邻的国家间进行,打上区域交往的烙印。

——摘编自邹近《张骞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更加成熟、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制。相互派遣使节,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时候使节团的规模庞大,少则几 十人,多则几百人,蔚为壮观。朝鲜每年定期向中国派遣使者,国王接受中国册封,使用中国的文字,奉中国正朔,成为中华传统世界藩属国的典型代表。日本向明朝派遣了使者,被永乐帝授予“日本国王之印”与准许来华的勘合贸易。勘合贸易促进了明朝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茶器、书籍等大量输入日本,加速了日本国内文化发展。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一直是主导东亚国际秩序的国家,按照东方国家的文化模式建立了一 套国际秩序与规范,即“天朝礼制体系”。中国一脉相承的对外关系史,铸就了睦邻 友好的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而不霸的民族风范。这种独特的民族风范具有 三大基本特征:“止戈为武、兼容开放、协和万邦。”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外交圈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请列举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的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亚外交圈。
2 . 自秦至清,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帝制中央集权,内而废封国,以郡县官僚制直辖编户,变更“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旧状,外而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汉继续实行编户授田和军功爵奖励耕战,又“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完善郡县制,推行五铢钱,凿空西域,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连成一体。汉武帝诏书曰“中国一统”,当是秦汉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为基本疆域的郡县制大一统。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材料二   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边疆各民族共同经营的基础上,边疆地区经过清代前期的治理和开发,自然凝聚成中国古代疆域。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蕙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包括拉达克在内,陆地总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8个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以及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蒙古的盟旗,并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扩大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范围。

——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在维护“大一统”方面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前期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概述其意义。
2024-01-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无论是官办的中央、地方各级学校,还是个人招收门徒的私学教育,在数量、规模等各方面不断发展,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东汉时,私学达四十余家之多,其中弟子千人以上者十三家,万人以上者二家。《后汉书·儒林传》记载:“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

——摘编自郭炳洁《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前期的书院多为私学,至南宋前期,杨时、胡安国等理学大儒倚重书院讲学,传播学派思想。南宋中期是理学书院兴盛时期,书院兴建的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泛,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南宋后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书院教师也多由朝廷选派正式官员担任。此外,宋代书院还创立了书院会讲制度,这是宋代书院的重要创新,大大活跃了书院的学术空气。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学校教育呈现繁荣景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主要特征。
4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材料二   及至汉代,在汉高祖及其后汉文帝、汉景帝积累的强大国力基础.上,汉武帝极大推动了“大一统”王朝的构建。

材料三   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实现前所未有“大一统”的王朝,将东北渔猎经济区、北方游牧区、西北和西南的游牧与农耕兼营区、南方及中原农耕区、滨海农耕与渔业区囊括一起,可谓疆域“大一统”开拓者。

材料四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尊奉哪种思想实现了休养生息,以及汉武帝为发展和巩固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措施及其建议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管理和民族关系实行的制度。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