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5次组卷 | 8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2023-12-20更新 | 81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为西汉时期几位帝王在位时太学中的博士弟子人数。(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
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2023-08-18更新 | 563次组卷 | 44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法兰克王国
2022-08-31更新 | 411次组卷 | 4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6 .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2-07-03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主张的主要用意是
A.使庶子获得封地B.突显统治者恩德
C.强化中央集权D.瓦解旧土地制度
2022-01-27更新 | 597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从汉武帝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人增至1万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其中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长官。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加强B.促进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D.使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2022-01-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改编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10 .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3)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
2021-11-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