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初设36个郡,后增至40余郡。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103个,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郡管理15个县。这一变化(     
A.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B.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根源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2 . 《汉书·武帝纪》载:“元狩四年(前119年)初算缗钱。”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实行告缗,鼓励告发算缗不实。此项措施(     
A.有利于削弱地方诸侯势力B.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
C.旨在抑制国内工商业发展D.提升了中朝尚书令的作用
2022-12-01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西汉初年,统治者在工商业方面采取了“勿扰关市”的政策,“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这一举措     
A.导致了社会生活的严重混乱B.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4 . 改革的思想准备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诏贤良对策,以“改制”问题,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董仲舒通过诉诸春秋公羊学表达自己的“改制”思想,建议汉武帝适时“更化”。董仲舒的改制思想,全部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哲学观基础之.上。董仲舒将“五德终始”的学说加以改造,提出“三统”“三世”说,用以解释朝代更替和社会演化。他继续发挥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理论,最终得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周桂钿《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重新诠释春秋公羊学中的“通三统”“张三世”,托春秋公羊学之“古”,改清王朝之制。康有为认为“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就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人类进化,皆有定……由君臣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孔子之为春秋,张为三...盖为进化之理而为之”。康有为说“太平之治”是“孔子之圣意,改制之大义,《公羊》所传微言大义的第一义”。这样,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理论依据的、以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西汉经学,到了康有为手里反而变成了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改制”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改制”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121年,当汉朝军队击退匈奴之后,迁徙关东贫民72万人到陇西、北地、西河、上郡等地,并在原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每郡又下设若干县,这些城镇初期设立都是以军事功能为主。上述措施(     
A.适应了扩张西南领土的需要B.是王权强化地方控制的产物
C.力图解决关东人地矛盾问题D.表明汉代建城突出军事功能
6 . 下图所示的物产与物种交换模式,在古代亚欧贸易中延续了很长时间。对这一模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罗马帝国的扩张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古希腊的海外殖民D.丝绸之路的开辟
7 . 《汉书》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种归。”《大唐西域记》记述:公元1世纪时,桃在印度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中华文化优秀B.汉初国力强盛C.民族关系融洽D.丝绸之路开通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掌握了一定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能之后,便发现了海洋的便利之处,海上交通无远不至,运载的货物更多,并且费用低廉。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沿海各国的这些海上交通线,被统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这些航道,远洋船队从中国的南海、东海,乃至黄海出发,通过太平洋进入印度洋。11世纪之前,中国人在漫长的航海实践中,依靠长期经验积累,已经掌握了季风规律,海洋、潮汐规律,和利用日月星宿定位的天文导航技术。

11世纪的时候,一项重大的发明在中国诞生了,它使得真正的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它就是指南针。

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19世纪中叶,李希霍芬想到中国去,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他无法从海路靠岸,随后,他就沿着古代东方向遥远的西方输送丝绸的通路旅行,他在游记中把这条通路叫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受益于这种互相影响而产生的文明成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世纪时“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发展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及其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意义。
2022-03-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
记述出处
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
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货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书·王子侯表》
汉咸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坐……—货谷息过律免”《汉书·王子侯表》
A.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B.经济手段是解决侯国问题的主要方式
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上借贷行为D.严厉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缓解土地兼并
2022-03-22更新 | 113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从图中西域都护府设置的位置可以推知
A.标志西域开始归属中央B.实现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顺应了大一统时代潮流D.扩大了东汉的统治疆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