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汉的兴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西汉中期以来,汉代铜镜的样式趋向于统一,几乎在各地区同时出现,但东汉中后期的“神兽镜”和“画像镜”却首先在长江流域兴起。根据出土的许多铜镜的铭文可知,当时洛阳的制镜技术是最有名的,但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技师也可与洛阳的技师相比。这表明(       
A.江南手工业生产技术发展B.经济重心呈现南移的趋势
C.手工业生产区域分工显著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24-03-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影响


——摘编自李令福《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规律及其启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图片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选一个城市说明其作为都城的原因;也可就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进行论证:或者简析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外向扩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8-10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后期,巴郡太守但望上疏,请求分巴郡为二,主要理由为:辖区较广,自西汉中期后未曾变化,而人口的增加、产业的兴盛等因素,加大了管理难度。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豪强势力急剧膨胀
B.区域经济格局有所改变
C.地方官员治理能力低下
D.边疆地区治理难度较大
2024-04-1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汝南袁氏以通经兴家。逐渐发展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家族的兴衰与东汉社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族变迁中的历史

材料二   袁良以习《孟氏易》举明经为太子舍人,东汉光武初任成武令。以后其孙袁安以通《易》举孝廉,持身庄重、居官不畏权势、以公事为重,颇为朝廷恃赖,历仕明、章、和三帝,位至三公,从此袁氏地位急剧上升。袁京、袁赏、袁敞等皆因高门而被拜为官;袁敞以父任为太子舍人,廉劲不阿权责,颇有父风,屡在三公位。袁汤多历显位,仕至三公。袁成任三宫中郎将,与外戚梁冀交好;袁逢曾任太仆、司空、执金吾;袁隗为三公。宗族袁赦时以中常侍(东汉时由宦官担任)用事于中,与袁逢、袁隗相为内外援。“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他公族同”。其时大将军以下莫不与袁氏交结。

袁绍“壮健好交结”“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加上汝南袁氏的声望和他特殊的身份,周围有一大批拥护者。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汉末董卓进京、欲行废立事,袁绍最先起兵山东,进讨董卓,响应者众,号称百万,袁绍被推为盟主。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夺青、并二州,后又占据幽州,一统河北,成为势力最大的诸侯,在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后病逝。表术年少时以侠气闻名,后升迁为虎贲中郎将,曾与袁绍、曹操等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击败后割据扬州,一度称帝,部众离心,病死。

——据胡秋银《汝南袁氏的发展与东汉社会之变迁》等

袁氏家族的兴衰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但到东汉末年,拒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再解职,或者当朝做官却保持一种对政事的疏离,这些都会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清议起到激浊扬清作用B.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
C.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D.社会舆论影响士人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某学者的研究,西汉正式册封的皇后共16位,出身低微或者普通的有6位;东汉正式册封的皇后共15位,除灵帝时期的何皇后出身屠夫之家外,其他皇后皆出身豪门。这一变化反映了两汉时期(     
A.官僚政治的基础受到侵蚀B.外戚专权的问题日益严重
C.豪强地主的政治影响增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减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司马迁著《史记》,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而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则将二人编入列传,并直呼其名为《陈胜项籍传》;《史记》未给汉惠帝立纪,而是附在《吕后本纪》中,《汉书》则以帝王为中心,一帝一纪。这些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外戚宦官当政的现实
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D.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
8 . 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西晋280年240000016160000
A.社会秩序的变动B.户籍制度的调整
C.中央集权的消长D.人口的大量流动
2023-04-21更新 | 91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综合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出处
秦朝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汉武帝至西汉末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东汉前期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先帝(东汉章帝)即位,务体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范晔《后汉书·和帝纪》

——据林甘泉《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盐铁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秦汉时期盐铁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并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