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乐府诗内容丰富,有表现民众生活悲苦的《病妇行》,有控诉战争残酷的《战城南》,有追求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有所思》,还有鞭挞统治阶层荒淫与贪婪的《相逢行》。由此可见,汉代乐府诗(     
A.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B.真实反映了汉朝的历史状况
C.缓和了当时社会阶级矛盾D.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要渠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两人的认识反映了汉代(     
A.政府严格统制经济B.主流意识形态的流变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D.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故周王序得其道,千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其观点实质上是(     
A.抨击郡县制,主张分封制B.主张以道治国,反对以法治国
C.认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D.认为君主制是秦亡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2022-08-30更新 | 6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汉末年,小篆书写的古文经多为民间学者私相传习,不被重视,认为孔子只是对前代文化进行保存,“述而不作”;而当时备受推崇的是隶书书写今文经,认为孔子借经典“微言大义”、“托古改制”。这是因为 (     
A.隶书字体更好辨认B.孔子地位更受尊崇
C.儒学权威受到挑战D.现实政治迫切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二百三十余年间的史事人物。”据材料描述,判断此史书是(     
A.《春秋》B.《史记》C.《后汉书》D.《汉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如图的这尊“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2021-09-09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文翁(公元前156~前101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下列对文翁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汉书》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②他的私人办学行为得到汉武帝的推广
③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④他的政绩可与历史上的李冰相提并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 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2021-08-02更新 | 724次组卷 | 3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书》

材料一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史学上的贡献,除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外,扩大了志书的范围是其重要内容,因《汉书》名为“书”,故将其中篇名“书”改称“志”。《汉书》中十志较《史记》八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地理志》为《史记》所无,《艺文志》亦为新创。以后正史大多依《汉书》十志加以损益而成,从而形成中国史学史上的志书体。

——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书》篇目举例卷五景帝纪卷六武帝纪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卷九十酷吏传卷九十六西域传

——摘自班固《汉书》


(1)依据材料,分析《汉书》的史学价值。
(2)从材料二“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