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土人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司马迁自叙其所著《史记》宗旨时有“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之言。东汉学者班彪则认为《史记》“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两人的认识反映了汉代(     
A.政府严格统制经济B.主流意识形态的流变
C.社会等级差异明显D.经世致用的治史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期,文化繁荣。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赋备受推崇;贯通古今,篇幅宏大的《史记》横空出世。这些都体现出
A.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B.奋发向上和大一统的气势
C.东亚儒家文化圈逐渐形成D.文化认同与多样化的结合
2022-05-20更新 | 63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游侠泛指豪爽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评价游侠“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则批评司马迁“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这一变化体现出汉代
A.封建统治秩序渐趋稳固B.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C.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协调了利与义的关系
2022-05-17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马术在中国古代是一项很重要的体育运动,,汉代马术运动中最为活跃的是被称为"走马"或"驰逐"的赛马活动,不仅流行于民间,也盛行于宫廷。据记载,汉武帝极为热衷赛马,经常举行赛马活动。由此可知,汉代
A.以"君民同乐"为治国理念B.注重提高军民的军事素养
C.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D.盛行崇武强健的社会风尚
2022-05-07更新 | 67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顶尖计划“2022届高中毕业班下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为少数民族单独述史。《史记》记述了境内外少数民族的起源史与演变史,全方位呈现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民风民俗等基本状况以及各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史记》这种民族书写
A.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形成B.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
C.体现了民族平等共同进步D.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急就篇》成书于西汉后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启蒙书,内容涉及姓氏人名、服器百物、为官为政等。其中有:“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抽擢推举白黑分,迹行上究为贵人。”这说明当时
A.察举制存在一定局限B.独尊儒术导致了学在民间
C.教育注重为现实服务D.统治者主张德治刑罚并重
2022-02-26更新 | 72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称赞循吏们是“奉职循理”,“不教而民从其化”,而《汉书·循吏传》记述的循吏事迹,多为关心民事,发展生产,“行教化之策”,做到“所居民富,所去见思”。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主流思想的因循B.史家价值判断的不同
C.选官方式的变革D.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9 . 《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史书编撰受时代变化影响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2021-12-04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普查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章句是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王莽篡汉后下令“省五经章句皆为十万言”,东汉光武帝又另起炉灶“减省章句”。据此可知,两汉时期的儒学
A.理论创新契合时代B.正统地位愈加巩固
C.经书内容变动频繁D.工具特性日益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