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刘向《别录》云:“蹴鞠者,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西汉名将霍去病在塞外征战时,“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蹴鞠”。唐人徐坚说:“鞠即球字,今蹴鞠曰球戏。”。杜甫《清明》诗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建《宫词》中的“寒食内人长白打(蹴鞠的一种踢法),库中先散与金钱”。

——摘编自顾向明、刘晓华《略论汉魏唐宋时期蹴鞠运动的兴盛》

材料二   宋代鞠的制作工艺精细、严格从八片尖皮的缝制形式发展为用十二片香皮砌成,并且均“熟硝黄革,实料轻载”,在重量上要达到“正重十二两”。在汴梁和临安城,官家的踢球艺人称“左右军”和“祗应人”。民间踢球艺人主要集中在临安城的“瓦子”(娱乐场所)卖艺糊口。民间组织——“圆社”“齐云社”等产生,其中包括以职业蹴鞠艺人组成的职业行会和由富家子弟组成的业余蹴鞠组织。“圆社”有严格的社规,规定了技术标准和竞赛规程,称“球门社规”和“白打社规”。当时有“不拘贵贱齐云社,一味模棱天下圆”之称。宋徽宗曾说:“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筑球比赛大多是在朝廷盛大宴会中进行表演,宫中有专业的“筑球”,“每春秋三大宴”,招待外宾的筵宴和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都要有筑球军表演。

——摘编自徐秀玲、徐秀芹《宋代蹴鞠运动的繁荣及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至唐代蹴鞠运动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宋代蹴鞠运动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
2023-1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2 . “会景帝不好辞赋”,汉赋发展不前。武帝时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和《上林赋》颇得赏识。《汉书·贾邹枚路传》载武帝时期“(枚皋)善之,拜为郎。……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汉赋前后地位变化的本质是(     
A.统治者的好恶B.创作者才华C.汉王朝的更替D.时代的需求
2023-10-2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九章算术》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九章算术》(     
A.体现了数学成就的实用性特点B.限制了人思维的拓展
C.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D.系统总结了数学成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蕴含的民族思想建立于儒家“大一统论”的理论基础之上。他将六个少数民族史列传纳入到“七十列传”之中,这种视各民族为一体的做法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司马迁还表达了他所处的西汉中期的历史学观念,体现了史学的时代精神,提出“见盛观衰”“承弊通变”,将史学看作探究世界的一种方式,希望在历史研究中得出国家兴衰的一般规律。换言之,他认为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通变”即“治乱兴替”的一般规律。

——摘编自张士民《中国史学思想和历史书写特点刍议》

材料二   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写道:“史学者,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面对西方史学的发达以及日本学术界对西方史学的重视程度,梁启超认为中国史籍虽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却陈陈相因,原因在于“旧史学”造成人们“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他力主摒弃传统的以帝王称号为纪年的方法,设想“惟以孔子纪年之一法,为最合于中国”。关于中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梁启超主张以考古学和人类学理论为依据作相应表述,将中国历史发展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阶段。梁启超的思想将散于各方的势力聚拢起来,掀起了新史学思潮,震动了当时史学界。

——摘编自张越《“新史学”思潮的产生及其学术建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司马迁取得的史学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提出“新史学”的背景及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和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共同之处。
2023-09-02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1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汉末年,时人对君臣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他们认为君主之“明”才是君臣关系得以维系的“义”,而基于对这种“义”的共同认识,才有了臣“忠”的可能与依据。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A.儒学埋论体系不断完善B.士人积极反抗中央统治
C.君臣关系发生急剧改变D.社会出现了离心的趋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最早叙述星官的著作,书中司马迁将星宿命为星官,认为天人相通、相类,天上的星辰有官职之分,有尊卑之别;他还将星空分为五官,北极周边的星为中官,中官是围绕北极星的帝王宫廷。由此可见,西汉天文学(     
A.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B.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C.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山东临沂五里堡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庖厨图》(局部)。图中有双人烧烤的画面,其中一人在烧烤肉串,另一人持扇扇风。这幅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     
A.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B.农业经营的主体多样
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
2023-05-30更新 | 55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角抵戏是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前汉纪》记载,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以享外国朝献者。三百余里内人皆观”。角抵戏的出现说明(     
A.角抵奠定古代体育基础B.政府注重体育运动的推广
C.察举注重文体人才选拔D.汉代活跃开放的社会风尚
9 . 【中国古代历史学】

材料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命子迁》中曾语重心长地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体的史学范式。

—摘编自徐杰舜《从<春秋><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

材料二   就“正史”而论,有八部出在唐代,如《晋书》、《梁书》、《陈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五代及宋人编纂的《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隋唐至宋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包括《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以及南宋郑樵的《通志》等,将诸多传世文献和史料分类编排,给创作诗文和应对科考带来便利……唐代创立了一套体制性规定,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通典》《史通》等史学巨著,也都是私人著作。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所谓“会通”,需要史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的宏大视野。《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张国刚《唐宋经世史学之新高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制定历法,一方面是“敬授民时”的需要;更重要的一面是历法准确被视为王朝是否顺应天命的标志。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说“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这说明古代历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B.王朝巩固统治的需要
C.历法决定王朝的兴亡更替D.“天人感应”深入人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