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汉代没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大规模的体育组织。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游乐体育活动项目多,规模大,不仅宫廷设有蹴鞠,皇帝出行时还要进行“弋猎、射驭、蹴鞠”等体育活动,而且民间出现“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穹闾踏鞠”的景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先秦儒学中体育教育从“六艺”中剔除了,使体育带上浓厚的伦理色彩,极大地抑制了中华传统竞技体育类项目的发展。自张骞通西域后,西方的体育文化或经官方、或经民间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至汉朝。汉匈战争期间,汉军也十分注意吸收游牧民族的骑射长技。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说:“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在汉朝豪强地主庄园中,不但把依附自己的农民变成自己的私家武装,按军队编制把他们组织起来,而且自筑营堑、坞壁,进行武装训练。豪强地主武装和坞壁的普遍发展,促进了各地民间习武活动的发展,为当时民间武艺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材料二   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它的传入主要通过中国自觉与不自觉地向西方学习。严复从教育救国的思想出发,高度肯定了体育的社会效能:自强保种、强健身体,进而富国强民。蔡元培从“保国强种”的角度竭力主张实行军国民教育,提出学堂的任务就是保国强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自然体育思想(把体育看成一种生活,强调个性发展)逐渐取代了军国民体育思想。近代中国的体育思想,就时代而言,民国时期较之清末进步很大,国民政府时期比北洋军阀时期亦有明显进步;就地区而言,先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继而向内地和边远地区发展;就项目而言,由体操到田径、球类等;就部门而言,先军队、教会学校进而普通学校,又由学校而社会。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任雪艳《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自幼受《春秋》影响颇深,继而作《史记》,形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崇高抱负。《史记》作为一部历史巨著,是一部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地理等兼容并包的“百科全书”。司马迁记述历史,“其文直,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坚持直笔,展示了他一代史学大家的治史态度。

——摘编自张迪《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的比较》

材料二   司马光曾叙述了《资治通鉴》的总纲:“臣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编年一书……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其书记述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一系列史实,将明君、忠臣、良将、循吏等种种条教方略,详备记载。司马光以“信史”作为基本要求,既歌颂历代统治者光荣的政绩,亦记述昏君的残暴及人民的反抗,“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摘编自伊兜《伟大的〈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司马治史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为史家应包括的品德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西汉之前的史学家对少数民族的记载多是零星片段,没有专门的民族史记载。司马迁搜集整理作《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六篇民族史传,之后的历代史学家皆承袭其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史学研究不断深入B.民族交融逐步增强
C.强化中央集权需要D.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2023-12-09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是以五星行度的异常和云气星慧的变化来占卜吉凶的术数类帛书。该书根据观测到的景象,用列表的形式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这70年间木星、土星、金星的位置,以及这3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的动态。其中所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了0.48日。材料反映出汉代(     
A.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B.天人合一学说的流行
C.以神权维护君主专制D.天文观测的水平较高
2023-12-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尽管汉王朝在制度上主要继承秦朝,但汉代流行的歌舞,皆系楚歌、楚舞,汉赋也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西汉诸帝中,尤以汉武帝最爱楚辞,他不但招揽了许多辞赋高手侍奉左右,而且还重用了一批善楚辞之大臣,当时王公贵族皆好辞作赋,文人学士都研习和评论楚辞。这体现了(     
A.区域文化的碰撞交流B.中原文化的包容和精深
C.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D.朝廷重视传承民族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铜鱼形扁壶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但与战国至汉初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有所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音祈祝吉祥和丰产的文化习俗则来源于中原。这反映了汉代(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B.金属铸造工艺更加的精巧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月令”是华夏先民对自然长期观察和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西汉《四时月令诏条》中有“禁止伐木”“毋杀孩虫”“毋麑(幼兽)”“毋卵”“毋焚山林”等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法B.佛教思想的影响
C.用养结合的生态观念D.尊崇儒术的践行
2023-11-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算经之首”。其中第一章《方田章》主要是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问题,但却出现大量“非方形田”的计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影响数学发展B.汉代教育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C.土地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D.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农业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中没有给刘邦特殊待遇,同所有的传文一样,都是一卷记之。从开篇至始皇帝东游以压东南天子之气一段,司马迁直呼高祖为“刘季”,亦即白话的刘三,到刘邦起事于沛后,方称其为“沛公”。《高祖本纪》的最后,太史公的论赞由夏、商、周政之长短病敝始,提出了自己“三王之道苦循环,终而宴始”的历史观点,进而找到了汉之所以灭秦而兴的原因,亦即秦政不改周之文敝,“反酷刑法”,而汉能承敝易变,废苛法,与民休养生息。

——资摘编自《史记》等

材料二   《汉书》用了上下两卷的篇幅记述高祖刘邦,书中称刘邦为“沛公”或“高祖”。在《汉书》中,多有对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乃至天象更为详尽的记述。如项梁死后,《汉书》便比《史记》多了“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一句。刘邦兵败于项羽,《汉书》又比《史记》多了句“秋七月,有星孛(异星)于大角”,诸如此类全篇不下二十余处。在赞论部分,班固先是追证刘氏的谱系封国,得出“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这样无关宏旨的谱系结论,进而又推论“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的结论。

——摘编自《汉书》等

(1)概括《史记》《汉书》对刘邦记载的不同之处。
(2)指出《汉书》对刘邦的记载不同于《史记》的原因。
2023-11-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0月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司马迁《史记》首次在正史中单独为6个民族立传,与《史记》相比较,班固《汉书》中的民族列传有所调整,保留了《匈奴传》,把《史记》中的《西南夷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合并为《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史记·大宛列传》的基础上新增了《西域传》。这一变化(     
A.受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变化影响B.说明“大一统”思想开始出现
C.表明民族平等观念影响史书编撰D.体现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2023-11-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