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直接与“籍田令”的职责相关;“均输”章直接与“均输令”的职责相关;“少广”章和“商功”章的部分内容直接服务于“符节令”和“钟官令(掌铸钱)”等官职。这(     
A.有效保障了官员政务的娴熟B.体现出官员需具备专业素养
C.反映了科技与农业联系密切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2023-11-1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此书”是指
A.《黄帝内经》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
3 . 下表是文献中有关盟誓的描述。据此可知,当时(     
出处内容
《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莅牲曰盟。”
《说文解字·言部》“誓,约束也。从言,折声。”
《类篇》“盟,誓约也,又信也。”
A.国家治理摆脱神权束缚B.王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C.政治生活注重诚实守信D.民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舍证(症)从脉”和“舍脉从证(症)”的诊断方法,证实而脉虚时,应当舍证从脉而救里,证虚脉实时,则应舍脉而从证。这体现了张仲景(     
A.以脉象虚实为诊断依据B.推崇阴阳五行的哲学理念
C.注重汲取民间医学经验D.辩证地分析病情灵活施诊
5 . 公元前59年,汉赋名家王褒在今四川成都附近写下了《僮约》,如“脍鱼炰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绵亭买席、牵犬贩鹅”“贩于小市、往来市聚”都是其中的名句。据此可以推知(       
A.汉赋描写诙谐缺乏史料价值B.汉代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C.汉代庄园主具有契约平等精神D.西汉时期四川饮茶之风兴盛
2022-08-15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司马迁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和屈原的《离骚》一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这说明,司马迁的《史记》(     
A.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帝时期B.具有文学史题材的首创性
C.展现了秦汉时期人民高昂的精神D.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
7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考古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四组问题。

第一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旧石器时代的部分考古成果

北京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近10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马圈沟、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数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遗址之一,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请您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特点(提示:从发掘地址、发掘成果等方面思考)。并分析考古学的发展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曾随之谜在今天湖北境内,传世文献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

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
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辞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2)指出解决“曾随之谜”的主要方法。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

第三组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材料1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材料2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3 文字:迁陵洞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3)分别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材料4   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4)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请举例说明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第四组西汉海昏侯墓园的考古发现。

材料1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敌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2在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双折式的孔子像漆衣镜,因上面绘有世界最早的孔子像而备受关注。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的情形,可以修正“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成见。
材料3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
材料4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五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材料5海昏侯墓园5号墓,墓主可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清理时发现随葬多种玉器,“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青藏东部缘边地带和中原内地的虫草贸易”。
(5)根据提供的5则材料,分别简析其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社会发展哪些状况。
2022-10-13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百戏,是汉朝对表演艺术的统称,包括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角抵戏等。汉朝宫廷的各种庆典,以至民间节日庆典,都常常以百戏表演助庆。数百人乃至数千人同台演出,载歌载舞,形式热烈,场面壮观。百戏的盛况(       
A.表明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B.促进了经济繁荣与国力强盛
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D.打破了宫廷雅乐的垄断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算经之首”。其中第一章《方田章》主要是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问题,但却出现大量“非方形田”的计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影响数学发展B.汉代教育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C.土地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D.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农业发展
10 . 中国古代诗歌的嬗变

材料一   下表为部分古籍关于魏晋以前诗歌的记述摘编

古籍记述摘编
先秦《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延长诗的语言),声依永,律和声
先秦《国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西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
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东汉何休
《春秋公羊传》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材料二   魏晋之后,名为乐府诗,但只取其旧题而完全脱离了固定的乐府曲调,不能唱只能读的,和不依旧题,自编新题名目,只可读不能唱的两种形式的诗歌日益增多,这正是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交流兴盛的结果。书信中也经常会看到他们彼此互寄所作诗赋的情况,诗作的题目中也可看到越来越多的《答某某》《和某某》《赠某某》这样的字眼。可见这时文人之间交流情感,已经是把歌词写在纸上,让对方在纸上去看。诗的内涵也由过去的直抒胸臆,变得越来越重视情境的描绘;由过去的感于哀乐肆口而发,变得越来越重视伫兴(感情的蓄积)与构思;由过去一唱三叹的声气的强调,变得越来越重视文字的藻饰和排铺。

——摘编自李壮鹰《纸与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汉代诗歌承续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魏晋至隋唐诗歌的变化及其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