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境内从传说中的五帝,经夏、商、周三代至秦,不仅是世代相传,而且包括吴越和周边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一黄帝。《史记》的这一记述(     
A.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反映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
C.体现汉代对外政策较为开明D.顺应了“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称白圭为治生之祖,并将其“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谷(普通谷物,利润薄,需求量大)”之术比作“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据此可知,司马迁主张(     
A.盐铁官营B.经商讲究谋略C.农商并重D.建立商业秩序
2023-08-28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东汉时期的“彩绘神兽多枝陶灯”(下图)使用了“羽人”作为装饰,该灯总共有3层,底座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动物,每一个灯盘的位置有一个“羽人”。作为一件陪葬品,该灯体现了主人希望死后能够羽化升仙的愿望。该灯具(     
A.展现了私营手工业的生产水准B.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审美
C.是儒学与道家思想融合的产物D.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乐府诗《江南》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以下属于该类文学体裁特征的是(     
A.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B.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C.文体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D.体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志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是汉朝时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汉朝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根源是(     
项目成就与西方比较
数学(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最早
造纸术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东汉:(105年)蔡伦的改进(植物纤维纸)最早
地震测量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早1700年
A.国家疆域实现统一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     

   

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
A.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B.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
C.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D.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记》纳“四夷传”于《七十列传》之中,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各少数民族多以藩臣的身份参与各个时期的政治事务,并起到拱卫中央大一统政权的作用。从编撰体例上看,这些“四夷传”与其它列传不存在主次之分。这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宣扬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思想B.具备强烈的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C.重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D.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方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下列有关中医药成就,正确的是(     
A.扁鹊著《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C.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吴有性著《瘟疫论》,有效防治了东北鼠疫
9 . 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等。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下列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是(  )
A.文物发掘的地点南昌B.竹简、木牍
C.两架编钟,一架编磬D.金银器、乐器和漆器
2023-01-26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10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