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黄帝内经》中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其中《内经·素向》的《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均宣扬这样的医学思想: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避免过错与过失。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蕴含生命至上思想B.强调医乃仁术与伦理
C.重视科学与务实性D.具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古今乐录》云:“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摩诃兜勒一曲是指流行于中亚的马其顿歌曲)”材料反映当时
A.胡乐广泛流行B.开放包容态度
C.中外交流频繁D.民族交汇融合
3 .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材料一   秦汉(主要是汉代)时期创建的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位一体的土地所有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和特征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以儒为主,以法为辅,以阴阳五行为理论骨架而统合诸家的思想文化制度;以太学为主导的官方学校教育制度等等。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大一统的、多民族的、趋善求治的中国古代文化类型及其特点的形成,起了文化整合的作用。从整体结构和功能而言,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很大程度来自秦汉时期所创建并为后世所承袭的各项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在功能上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论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材料二 宋型文化是积极昂扬的入世型文化,讲究履践,注重实用,强调经世,体现出一种济世情怀。当时士人对流传多年的传统经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绝不轻易认同前人,并对传统经学家“疏不破注”的做法不以为然。最具代表的人物有欧阳修、刘敞、王安石三人。宋代学者几乎对所有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古人。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岚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

——摘编自董德志《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宋代文化的影响。
2022-01-24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当涉及对“游侠”的评判时,《史记》认为其“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汉书》则认为其“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这种区别反映出(     
A.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强化B.史料实证精神得到史家认可
C.两汉社会风气的逐渐开放D.私家野史的可信度遭到质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曾喻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下列关于两汉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农学上先后出现了《氾胜之书》和《神农本草经》
B.张仲景撰写专著《黄帝内经》,被后世誉为“医圣”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D.《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司马迁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以范蠡为例,说其“三致千金”,把财富分给贫贱时结交的朋友和远房的叔伯弟兄,"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司马迁这一言论意在(     
A.肯定人们的逐利行为B.说明仁义是财富的派生物
C.强调对各业一视同仁D.指明商人发家致富的原因
7 . 《史记》成书得益于汉代制度,“天下计书(赋税文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这说明《史记》(     
A.使用了国家原始档案B.是记载赋税的著作
C.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上林赋》中,假借虚拟人物“子虚”“乌有”的相互夸耀宣扬了诸侯国的繁盛,警诫诸侯国应遵循诸侯之制。在《大人赋》中则借“大人”孤独虚亡的结局委婉传达对君王寻求仙道的劝诫之义。该类作品(     
A.是文人旨趣与市井生活的杂糅B.注重凸显著名历史人物
C.是艺术审美与帝王生活的统一D.承载了一定的政治使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甘肃额济纳河岸出土的公元2世纪的兰州伏龙纸“呈白色,纸面薄厚均匀,绵软坚韧,近似现代宣纸”。武威阜滩坡纸“较薄……相当于现在一般机制原稿纸(40克/平方米)”。这可用于佐证
A.蔡伦纸的产量极大B.东汉造纸技术较高
C.纸张的使用较普及D.东汉最早发明了纸
10 . 西汉编订的《礼记》关于婚礼的要求是“嫁女之室,有不息火之悲;娶妇之家,有不举乐之感”;《唐会要》记载唐代“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唐代的婚礼与汉代礼书中要求的悲思之情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唐代
A.儒家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纲常伦理败坏
C.时代风貌自由开放D.市民文化决定婚姻
2022-02-23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试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