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司马迁青年时即开始游历(路线①),后出使西南(路线②),前110年又随汉武帝巡游(路线③)。图1为司马迁游历路线图,此图可以从侧面印证(     

                                 图1 司马迁旅行路线图
A.汉武帝时江南经济已初步开发B.汉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史记》作为信史的史学价值D.两汉水路交通的高度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司马相如的赋把能够写入作品的东西,都铺陈其中。司马迁的《史记》文史哲、天地人面面俱到,各类人物纷至沓来,各色事件异彩纷呈。这说明汉文化(     
A.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包容性B.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C.体现了气势恢宏的进取性D.具有兼容并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 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
2021-08-02更新 | 724次组卷 | 39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2022-08-30更新 | 6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两汉时期,史学思想得到丰富发展。汉初史家掀起了一股“过秦”思潮,反思秦灭亡的教训;西汉中期以后,许多史家表现出强烈的“宜汉”意识,讴颂两汉政治治理的成就,这些思想
A.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
C.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D.旨在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时期,文化繁荣。气势恢宏,辞藻华美的赋备受推崇;贯通古今,篇幅宏大的《史记》横空出世。这些都体现出
A.儒家思想已成为正统思想B.奋发向上和大一统的气势
C.东亚儒家文化圈逐渐形成D.文化认同与多样化的结合
2022-05-20更新 | 63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造纸术何时问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大问题。下表中的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造纸术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可以反映出(     
出土年份出土情况
1942年内蒙古额济纳河出土了东汉的纸张,纸上有墨色字迹,但词句不甚完整。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还不便于书写。
1974年甘肃省出土了一批东汉纸。纸上残存文字墨迹,可辨出“青贝”等字。
1986年甘肃放马滩出土文帝、景帝时期时期的纸张,上有黑线绘制的山、河、道路等
A.汉代造纸技术发展进步B.东汉纸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西北造纸工艺领先全国D.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到推广
8 . 【社会流动与实现途径】

材料一   汉代士人的社会流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战国时期士人无秩序的流动相比,两汉时期,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流动的趋向上来看,“学而优则壮”是汉代士人的主要价值取向,此外,学术领域,方术领域,工商领域等社会领域中也有大量士人流入。在隋唐以后“科举的社会”中,乡间社会是落第士人在科场困顿后不得不选择的归处,汉代则不然,广阔的乡间尽管吸纳了很多仕途失意的士人,但同时也有相当规模的士人,在绝意官场或无心工商、方水等社会领域后,自觉主动地选择沉淀于其中。汉代四百年间,以儒士为主体的士人持续性向官场的流动,有精于此,汉代政治的尚贤特质才开始形成,并最终定型。

——摘编自杨豪马德青《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

材料二   社会流动充允许队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有的经提升而转移到较高的阶层,有的经下降而转移到较低的阶层,对于中国的社会晋升途径,有教育、行医、从军、从政、经商、婚姻、革命和造反等途径。有学者分析了近代直隶农村的社会流动,认为“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

——摘自杨豪《回顾与思考: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土人社会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实现途径的历史背景。
9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朝廷下令,把经过官方审定的经书,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开阳门外的太学内讲堂前。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私学的发展
C.学习儒学有了标准范本D.造纸术尚未改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赋中对疆域的描写除了有对东、西、南、北抵达之地的点状铺写外,还在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的方位中铺写帝国边疆,展现了汉王朝疆域的概况,其中还涉及诸多的民族、部族、属国、郡县、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据此可知,汉赋这种题材创作(     
A.巩固了汉朝疆域B.促进了国家认同
C.体现了文化繁荣D.强化了中央集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