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铜鱼形扁壶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但与战国至汉初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有所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音祈祝吉祥和丰产的文化习俗则来源于中原。这反映了汉代(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B.金属铸造工艺更加的精巧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今年以来,山东淄博烧烤持续火爆。在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墓出土的石刻作品中,有这么两方石刻作品,石刻上都有汉代的烧烤场景,其中一幅还是“双人烧烤图”。画面中,一个人在圆形的炉旁坐着烤肉串,还有一人起身,手拿着古代的扇子,也就是“便面”,正在煽风,看起来十分生动有趣。这体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A.民族交融推陈出新B.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C.吃法独特雅俗共赏D.内敛保守千年不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代辞赋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空间上,东南西北四面铺陈;数量上,植物动物世间能概括描述到的一切物体;体积上,山高水远,烘托夸大;用词上,极尽铺排,繁文缛丽。这反映出汉代(     
A.百姓生活富足安定B.社会环境宽松和谐
C.恢弘豪迈的统一气象D.民族交融的繁荣局面
2023-11-20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直接与“籍田令”的职责相关;“均输”章直接与“均输令”的职责相关;“少广”章和“商功”章的部分内容直接服务于“符节令”和“钟官令(掌铸钱)”等官职。这(     
A.有效保障了官员政务的娴熟B.体现出官员需具备专业素养
C.反映了科技与农业联系密切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鸿都门学设立于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与太学不同的是,鸿都门学开设的课程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招收的学生也大多是来自各州郡的平民阶层。鸿都门学的设立反映了此时(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颠覆B.世家大族势力走向没落
C.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D.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百戏,是汉朝对表演艺术的统称,包括音乐、舞蹈、杂技、魔术、角抵戏等。汉朝宫廷的各种庆典,以至民间节日庆典,都常常以百戏表演助庆。数百人乃至数千人同台演出,载歌载舞,形式热烈,场面壮观。百戏的盛况(       
A.表明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B.促进了经济繁荣与国力强盛
C.体现了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D.打破了宫廷雅乐的垄断地位
7 . 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     
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
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赋中对疆域的描写除了有对东、西、南、北抵达之地的点状铺写外,还在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的方位中铺写帝国边疆,展现了汉王朝疆域的概况,其中还涉及诸多的民族、部族、属国、郡县、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据此可知,汉赋这种题材创作(     
A.巩固了汉朝疆域B.促进了国家认同
C.体现了文化繁荣D.强化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     

   

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
A.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B.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
C.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D.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史记》记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事时,基本以《国语·郑语》为其叙事依据,但并未采信《国语》中褒姒是祸害周室、流毒三代的“龙漦妖子”的说法,也未采纳《诗经》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的评论,反而认为西周灭亡主要是周幽王的责任。司马迁的这一看法反映了(     
A.汉代儒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B.历史认识与现实的有机联系
C.开放包容的大一统时代气象D.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治史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