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1 .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务从宽仁”,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徒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率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   北人南迁基本概况简表

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中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
迁移持续时间东汉末到南北朝末期公元755年至五代十国末期公元1126年至1279年
迁入地域范围四川盆地、江南、江东地区江南、江淮、荆湘以及岭南、闵中一带。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岭南和广西。
迁移人口数量仅313年至450年就有90万人仅“安史之乱”时期就有约100万人。大约在500万人左右

——摘编自林宪生、王钦《中国古代北人南迁高潮的成国变化——基于推拉理论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西北边弧移民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北人南迁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23-11-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北方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的工具)”。汉以后长江流域的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摘编自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

——南朝沈约《宋书》

材料二   中国唐代至元代南方与北方户口数比例对照表(如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元代129885476.4%509112123.6%

材料三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据(明)李翊《戒庵老人漫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自唐到元代南方与北方户口数比例变化的趋势,分析宋元时期南方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从社会经济结构角度看明清农业发展的历史局限。
2023-11-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情况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人口(万户)
西汉2470.6859985785
唐代3920410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摘编自葛剑雄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三次大的人口迁徙,第一次是南北朝时期的“永嘉南迁”,第二次是唐朝时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靖康之变”。这几次南迁都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在求生的欲望下,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徙。 而南迁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只是人口重心的变化,更导致了文化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优秀的北方人去到南方,不仅带去了优秀的文化,而且将那块未开化的地方变成了经济的重心,直到今日还处于中国经济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变化的观点。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则出现了“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一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由分裂走向统一B.政权频繁更迭
C.诸侯割据复现D.门阀政治衰落
7 .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2022-09-07更新 | 997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①迁都北京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3-10-09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孝文帝改革
(1)时间:5世纪后期。
(2)措施
①将都城从平城迁到____,改籍贯。
②穿汉服,说____
③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____通婚。
(3)意义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____
②促进了北魏的____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____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23-09-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5课学习讲义
10 .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屡遭破坏,而江南地区相对____。从西晋末年起,直到南北朝,北方大批农民为躲避战祸,纷纷____,为南方的农业生产增加了大量____,并带去了先进的____。他们同南方汉族人民以及从山区迁出定居的少数民族一起,兴修____,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____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江南经济的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____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为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2023-09-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二单元单元整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