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对如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D.民族交融加强
2 . 最初,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在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室壁画中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下图),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图:嘉峪关新城魏晋时期汉人墓葬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商品经济影响民众生活
C.各地人民生活普遍富足D.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融
2023-03-27更新 | 25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3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三大区域经济。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以许洛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区域
以建业、扬州等地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以益州、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区域经济
A.政权鼎立B.人口迁移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
4 .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2022-09-08更新 | 128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3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为20世纪末在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壁画砖)。该图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
A.“大一统”思想的强化B.道教发展本土化
C.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D.民族认同感增强
2022-06-01更新 | 44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曹操在求贤令中提到吴起“杀妻自信”是不仁,“散金求官”是无节,“母死不归”是不孝,但同时认为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九品中正制的弊端B.治国理念的调整
C.对历史经验的借鉴D.现实形势的需要
2022-03-03更新 | 777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中国历史的“常态”发展中,经常会出现“变态”。如果说秦汉代表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常态”,那魏晋南北朝则代表的是“变态”,在变态中仍能看到进化的迹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化迹象”的是
A.汉族与内迁民族逐步交融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C.科技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D.北民南迁带动江南经济开发
2022-01-19更新 | 34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江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建议将内迁的少数民族迁出关外,达到“戎晋不杂,并得其所”。这样,他们“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也会因“隔阂山河”而“所害不广”。

——据《资治通鉴》

材料二



(1)分析江统的建议能否可行?说明你的理由。
(2)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了很多较为成功的策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哪些历史因素促成了材料二现象的出现?分析该现象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江表传》

材料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搡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资治通鉴》


(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
(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2021-05-07更新 | 45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三幅示意图能够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游牧民族的不断汉化D.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