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与西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相生相胜”、什伍连坐、吴起变法、双镰铁范
“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国人暴动、“工商食官”
《礼宾图》、招提寺、藩镇割据、“开元通宝”
“以形写神”、“土断”、五胡内迁、灌钢法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
2023-05-19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晋书·武帝纪》记载,咸宁三年(277)至太熙元年(290),西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首领向晋归降、献贡,晋皆封官加爵。图1和图2为近代出土的“晋归义羌王”金印及其印文,该金印为晋代中央政府授予羌族首领的官印。这表明(     
A.考古发现拓宽人们认知视野B.魏晋时期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C.出土文物和文字史料相印证D.华夏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东周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B.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
C.盛唐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D.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2023-02-14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首考模拟历史试题(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398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2023·全国·二模
7 .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图(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年号元年户数口数资料来源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223306259594978《汉书.地理志》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4016163863《晋书.地理上》
唐朝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70952919309《通典.食货七》
元朝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1343032259848964《元史.世祖本纪》
A.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B.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
C.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D.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
2023-05-11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