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种桑养蚕的地区,男子每人给桑田20亩。北朝晚期的文人颜之推说:“河北妇人……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这说明当时(     
A.北方纺织手工业较发达B.手工业的发展超越农业
C.丝织业区域生产专业化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2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北谓南为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了
A.南宋和金的政权对峙B.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
C.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社会经济的严重倒退
2022-06-03更新 | 668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时,史传赞人多“风神夷简”“雅有远韵”之词。而十六国北朝的勋贵传记,多“性雄豪,工骑射”“明解律令,议断平允”等语,北朝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之途。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
C.民族融合促使多元文化交融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
4 .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畜牧带也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2020-09-1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都城洛阳,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由此可知
A.洛阳是当时唯一的政治中心B.洛阳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C.洛阳的主要功能是经济功能D.洛阳一直是北魏王朝的都城
2020-07-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一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