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魏晋南北朝史论》统计,道武帝至献文帝90年间共出猎67次,平均1.3年就出猎一次,其中明元帝在位15年其出猎次数就高达22次。而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这反映出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有所改变B.民族性格正在逐渐丧失
C.政权正逐步走向封建化D.传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

——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所示为北魏孝子石棺图,上面刻着中国传统著名孝子的故事。据此可知,北魏(       
A.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民间风俗画的技法高超
C.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D.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
2022-04-05更新 | 152次组卷 | 6卷引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名题荟萃)-2023统编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4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86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下列四张中国古代历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北政权对峙中,南朝认为北朝的民族政权是非正统的,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魏民族;而北朝所著史书,认为正统乃属北方,北魏地处中原,是真正的正统文化所在地,而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A.民族冲突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
C.传统的夷夏观发生根本改变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被阻断
7 . 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中国祭祀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社会瞩目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材料一: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

(注:“有虞氏”指舜及其后裔;“禘”,祭祀;“夏后氏”指夏朝的后裔)

材料二:……陈侯因齐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慕)克成。其唯因脊扬皇考,邵缍高祖黄帝……。(译文:皇考孝武桓公,恭谨而有大谋略,克己至诚。我只是承袭了齐国基业,弘扬皇考的光明大统,效法以前的高祖黄帝。)

——战国初期《陈侯因齐敦》铭文(部分)

(注:“因齐”,人名,齐国国君齐威王;敦,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2)材料一、二在黄帝祭奠的目的上有何异同?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


(3)材料三中“魏主”属于______民族; “魏主”强调“魏之先出于黄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容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越数千年,强邻蔑德……我为奴辱……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毛泽东《祭黄帝文》


(4)材料四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说明材料发表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悠悠山海……泱泱华夏,历苦难且辉煌。忆百岁之初,云遮日蔽;愤列强之辱,国破民殇。叹拳拳赤子,谁人可扶大厦?……开天辟地,红船建党扬帆起航……胸怀千秋伟业……肩负万钧重任,我辈自当奋发图强!

——2021年清明节《祭黄帝文》


(5)结合上述五则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黄帝祭典”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2022-02-21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责备群臣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旧服),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反映出当时北魏(  )
A.社会矛盾尖锐B.妇女社会地位较高
C.民族交流频繁D.传统习俗影响深刻
9 .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和大迁徙的时代。下图为当时少数民族内迁路线图。这一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内迁

A.促进了隋唐盛世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B.使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基本消失
C.加快了儒、佛、道三教融合发展步伐D.促成了魏晋时期开放融合的文化特征
2022-02-01更新 | 15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说法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指北方出现的十六个政权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形成与南方政权南朝的对峙D.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