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材料一   从汉通西域到唐代,西北陆上贸易一直占据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就国家政策而言,陆上贸易主要作为控驭戎狄之术,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追求。这是因为汉唐时期,大部分中原王朝建都于长安洛阳之间,其威胁多来自北方草原。因而,鼓励蕃商来华贸易主要目的并非微不足道的关市之征和获取宫廷所需珍宝,而是显示王朝的强大富足,吸引各国臣服。直到唐代,海洋贸易还处于对外贸易的次要地位,更没有财政意义。

宋朝鼓励海洋贸易,设立市舶司,实行抽解和博买,一开始就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重,获取市舶收入,认识到“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其乃“富国裕民之本”。元朝继承了宋朝追求经济利益的态度,大力发展海洋贸易,把市舶收入作为国家财政收入,……宋元两朝在对外贸易目的上已完全不同于汉唐。宋元两朝激发出的沿海百姓贸易求利的海洋意识及中国在海洋贸易中的优势,使中国对外贸易真正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当然,这也与当时国家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近代在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贸易体系逐渐逊位,终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为标志走向解体。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贸易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体制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使中国的商品市场被纳入由英国构建的西方世界经济体系。

——摘编自张明之《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和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体系变化及其影响。
2022-07-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孟子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其说遂愈臻详备。仁心之起,源于性善。至荀子复攻孟子,一反其说,以为人生而有好利,嫉恶之心,耳目声色之欲。性恶之说既立,则礼之必要,不待深辨而已可知。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朕(唐太宗)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室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引自《新唐书·杜正伦传》《贞观政要》

材料三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仁心”与荀子“礼之必要”的思想依据。结合所学,简述孟子对孔子“行仁”要旨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太宗选官任人的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括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及其背景,概述其思考在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作用。②以上海为例,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说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革。
2022-11-30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摘自柳翼谋:《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开创了“康乾盛世”,建立起空前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不分割的整体。

——摘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写出材料一中“嬴政称皇帝之年”的年份,结合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具体举措,分析“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结合秦皇汉武治理北疆的相关史实,说明“秦人启其端,汉人竞其绪”。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开通图中“大运河”时的在位皇帝,并概括开通“大运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列举唐玄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两个典型史实,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疆域奠定的角度一句话概括“康乾盛世”的突出贡献。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只是“落日的辉煌”,马克思则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结合中西方当时所处的经济背景阐释他们提出“落日”和“悲歌”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在西域屯田区位置的分布 主要根据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区域而确.....屯垦方式也从最初的军屯逐渐发展为以军屯为主、辅以民屯和犯屯。..公元前48年,汉朝在车师设置戊己校尉,主管屯田事......吉任西域都护期间,曾多次组织大规模屯田,汉朝在西域的屯田由最初的轮台、渠犁逐渐发展到北胥键、车师、赤谷、龟兹等地。....汉朝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日后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维护西域社会稳定的重要国策,同时对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聪延《汉代西域屯垦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材料二   自唐朝开拓西域, 随着士兵进驻各地,为解决粮饷供应问题,唐朝开始在西域广泛推行屯田。......唐朝西域的屯田设置多是在固有的农业生产区域之外从事新的开发。这种开发,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外延。在屯垦的组织过程中,水利的兴修、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水平,同时使西域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内地趋于一致,更加稳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唐代在西域的屯垦不仅解决了驻军将士的粮食供给问题,更是在此基础上改变了西域社会经济面貌,稳定了唐朝在西北的政局。

——摘编自朱丽娜《唐代开元年间西域屯垦经济效益探微》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在西域屯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在西域屯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在西域屯田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屯田在对西域治理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2022-1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五代时期,冯道历仕四朝,在三朝做宰相,居相位20余年,自称“长乐老”……“称王称帝者如春雨之蒸菌,不择地而发”……当时军阀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以上现象可以解释(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B.唐朝后期社会的动荡
C.五代时期用人政策灵活D.程朱理学诞生的背景
2022-11-08更新 | 30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本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五次调研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边疆、民族治理思想便与社会思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夷夏意识产生以来,“夷夏之辨”便成为主导和决定边疆理念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质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各族群之间的现实竞争。春秋时期,孔子把区分夷夏的标准由血统改为礼术,从而使传统观念中不可跨越的夷夏之别具备了松动的可能,使得夷夏之间的互转成为可能。孔子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礼记·曲礼》云:“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孟子亦称:“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

材料二   随着新儒学整合的不断深化,董仲舒的边疆理念表现出强烈的“有为”倾向。董仲舒提出了“王者爱及四夷”的观点:“故王者爱及四夷,霸者爱及诸侯,安者爱及封内,危者爱及旁侧,亡者爱及独身……如此者,莫之亡而自亡也。”四夷亦属天下、万物的范畴,王者有爱其之权利,亦有爱其之义务。爱及四夷,体现了身为王者主动施爱于四夷的积极心态。至汉武帝之世,华夏族群即将完成最后的整合与重建,爱华夏于内的任务基本完成,爱及四夷成为新的时代使命。董仲舒所强调的“大一统”思想,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其边疆观念的理论基础,与汉武帝的政治需求有着高度契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新儒学转向与汉武帝边疆思想体系的构建》


(1)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家的边疆思想倾向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政治实质。
(2)说明董仲舒边疆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3)从魏晋至清中叶任选一个时期,试举一例说明社会思潮对边疆或民族治理的影响。
7 . 背景
外重内轻唐末以来____,地方势力膨胀
君弱臣强五代十国君主权力受到威胁
武将专权武将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2-09-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与民族关系-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的统一,是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来分裂局面演变发展的结果。公元589年,隋朝实现统一,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唐朝是在推翻隋朝,消灭农民起义力量及割据势力的情况下建立的。只有更为强大的统一集权才能维护唐朝统治。从北魏中期到唐中期,经济上的一大变动是实行均田制。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和租庸调法。唐初,自耕农增加,其经济地位略有改善,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朝在开元年间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均田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提了大量的土地、人口、税收。

唐朝又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行府兵制。这一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了唐前期一百多年的稳定,这些都为唐帝国中央集权提供了物质基础。唐代三省制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官制发展的结果,是君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刘曼春《论唐代三省制》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前三条的各自第一句话连接起来就是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政总轮廓。根据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军事以及部分立法大权,战时可以行使“独裁”权。根据宪法规定,立法权本来属于民选的议会,为了避免众议院为民众所挟持,宪法特别设立了每州由2个名额组成的参议院,以此对众议院进行制约。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2年,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后者完全可以与前者抗衡。这样,民众的大多数通过众议院发挥作用的渠道也就被封杀了。根据宪法规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由总统任命,其任职是终身制的。它能利用解释一切法律的权力,例如,可以宣布大多数民众主张或者制定的法律“违宪”“无效”。他们经常宣布废除不利于美国统治阶级的立法,这在美国历史上被认为“起了特别反对的作用”。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实行三省制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理解。
2022-11-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李唐王朝建立后,与唐朝对抗的薛举、刘武周等均依靠突厥与唐对峙。东突厥不断地派兵南下,侵扰唐朝边地,甚至进兵长安。贞观四年(630年),唐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部属纷纷自立、天灾人祸之际,派大军将其征服,东突厥政权灭亡。太宗接受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段。其思路是既可保持突厥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又可消除他们返回旧有地区重新崛起的企图。具体的方式是设立羁縻府州。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指外族依附唐朝、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府州体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他们有觐见皇帝、缴纳贡赋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归自己掌握。

材料二   羁縻府是为保证唐朝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而设置的,必须执行唐朝法令,体现出唐廷对诸民族的安抚与控制。但是它是以唐朝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而且羁縻府州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施羁縻府州体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宋学者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唐代女性在家庭与社会的“内外”之间游刃有余,她们可以抛头露面,积极进行社交或经营市场贸易。她们从事的行业多为餐饮业、旅店业、客运业、织造业、歌舞娱乐,很多是单纯经营茶、酒、饼的买卖。而真正能长时间段地进行贩卖,活跃在市场上的女性往往出身于中下层,并非出自门阀世家、名媛鼎族,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生计,得来的钱也大多不会用于扩大生产或者资本、扩大经商范围,而是用于抚养家庭,所以她们中多为小商小贩,很少有大商人。妇女经商多为就近流动贩卖,或者赶集入市,或者坐行列肆,活动范围小,距离短,多坐贾,少有行商。唐代的女商人为唐代经济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胡阿祥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女性经济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唐代女性经济活动的原因。
2023-11-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