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12次组卷 | 20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
A.抑商政策废弃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D.边疆治理加强
2023-08-22更新 | 130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 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23-06-18更新 | 4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的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
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
C.唐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D.汉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炀帝在海南岛上复增郡县,计建制三郡十县。唐高祖武德五年,立崖、儋、振三州,先后置三都督府、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达五州二十二县,开发地域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这表明当时
A.结束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B.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C.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有所提升D.地方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6 . 唐代关中的兵力最集中,设置有折冲府261个,拥兵26万,约占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而在其他地区,折冲府的设置稀疏得多,有些州县则根本不设。府兵的调遣权力由尚书省兵部掌握,调兵须有皇帝敕书和兵部符契。这种部署有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边疆安全C.镇压农民起义D.防范外敌入侵
2020-03-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四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唐代宗大历二年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唐朝城市经济的发展D.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8 . 唐代农村,出现了行市、草市、亥市、腊市、市、集、墟等各种定期的集市和鱼市、市、蚕市、扇市等专项物品集市。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农村市场规模扩大
B.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C.表明政府抑商政策松动
D.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9 .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工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暴露了工商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至武帝时,引起了许多矛盾。“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被时人誉为“素封”的富商大贾,不仅经济生活侈靡,甚至真正的封君亦要“低首仰给”。更为严重的是商贾“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兼并土地,称霸一方,越出了封建政权的规范。同时,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将汉初六、七十年来的一点积蓄,消耗殆尽。因此,经济改革,势所必行。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实行盐铁官营,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募人煮盐,产品由官府统一收购发卖……“笼天下盐铁之利,以排富商大贾”。

——摘编自刘凌:《西汉初期的工商业政策及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既有的盐业官运官销体制,开支大,弊病多。刘晏就任盐铁使后,对此前的盐法进行系统改革,其核心是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在榷(专卖)盐法中引入商人与商业机制,即如《资治通鉴》中记载:“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卖)于商人,任其所之。”在这一体制下,政府和盐商同是榷盐的受益者,二者建立起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刘晏榷盐法是切合当时客观实际的,对后代的禁榷制度及商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我国古代商业政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马林涛:《刘晏榷盐法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之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进行“经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刘晏榷盐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统治者调整工商业政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