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017.224.546.1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2023-10-25更新 | 700次组卷 | 7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九品中正制②科举制③察举制
2023-07-23更新 | 325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记载,“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据此材料,对九品中正制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由中正官来评定地方士人的资品B.西晋时期选官标准主要看重家世
C.郡守根据中正官评定的资品授官       'D.逐渐成为了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05-28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派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次授予相应官职。由此可推知,这一制度的颁行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推动曹魏统一北方
C.保证官员廉洁D.提升寒门庶族地位
2023-03-06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两幅图展示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入仕方式记载的全部 1561 人中,“科举入仕”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唐代后期 (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D.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
2022-12-20更新 | 333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西梧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图为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的进士题名碑。“进士”是古代科举通过了______及第者之称,该考试最早由______创立。材料中的两处_______分别指
A.殿试、武则天B.乡试、唐太宗C.会试、隋文帝D.殿试、唐玄宗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大雁塔既是唐代著名佛教建筑,又因为科举进士及第者将被题名于此而著称。“雁塔题名”这一现象表明
A.唐朝政府重视佛教发展B.三教合流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C.科举制助长了攀比之风D.科举制助推了崇文社会风尚
8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唐(830名进士)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
士族子弟小姓寒素家庭子弟三代不仕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其他
70.96%13.14%15.9%53.86%21.63%24.51%

A.阻断贵族入仕之路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C.选官标准发生质变D.选拔程序更加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3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