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878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2 . 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
2024-04-11更新 | 62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唐初,虽然个别商人通过纳赀等途径入仕,但这些途径并不被视为“正途”。唐代中后期,政府规定“三年内弃商专业”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表明唐后期(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B.科举制度得到完善
C.阶层流动性有所增强D.商人跻身统治阶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晋王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凡在中央政府担任现职,又兼领本州郡的大小中正,须定期在洛阳东门外“设幔陈席”,聚会一处,及时交换对乡党人士的考察意见,对人物进行品评。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B.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拓宽士族入仕的途径D.增强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礼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礼”是内容,“乐”是形式,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治国的基本要素,礼乐的这种治国内涵被无数统治者沿袭采用。儒家认为,礼乐因人情而设,有节制性情、提升道德的作用;“礼”的和是“中和”,礼以和为贵,就是在尊重各个阶层权利的基础上,要求人尽自己的义务而达到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刘丰《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

材料二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以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7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载,郑弘少为乡啬夫,被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元和元年(84年)郑弘为太尉,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郑弘之下。“每正朔朝见,郑弘曲躬而自卑。帝问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定例)。”这反映了(     
A.豪强势力的膨胀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察举制存在隐忧D.官僚体制逐步健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传统门第观念颠覆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
2023-10-10更新 | 48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的多了起来。如元和中进士及第的刘宽夫,其祖刘遁,其父刘伯刍、其子刘允章祖孙四代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     
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
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