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书·百官志》载,陈“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这一调整(     
A.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为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严重削弱了陈朝君主的权势D.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
2 . 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其间,因名“北门学士”,北门学士的出现说明了(     
A.科举制人数大大增加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强化皇权D.导致唐代宦官专权
3 .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说是传统集权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骨架。但是唐朝宰相,名号众多,除了中书令、尚书令等三省长官之外,还设有尚书仆射、参议得失及参知政事等。这些官职的设置(     
A.体现出中枢机构的异化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凸显皇权与相权的决裂D.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4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徽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微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
2024-03-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辉县市共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高祖、太宗时期任仆射的俱为元勋重臣。在政事堂群相议政时,尚书仆射品位高于侍中、中书令及其他加议政衔的官员,有着尚书左右仆射领导群相议政的含义。但是到了贞观末年,仆射一职长期出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尚书省强化了中央集权B.尚书省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C.尚书省避免了决策失误D.尚书省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
6 .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分别体现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二府三司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立内阁制
D.明朝设立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2024-0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东南西北人。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       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       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动荡离乱       B.融合更新       C.社会失范       D.重归一统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应对方案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民族和解政策
(4)简要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024-01-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唐承隋制,以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常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被称为“内相”。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A.三省体制遭到彻底破坏B.君主集权趋势日趋明显
C.中央行政效率不断提升D.设中朝以架空宰相权力
2024-01-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摘编自《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由于三省之间相互夺取权力,逐渐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皇帝就设置了门下政事堂,将它作为三省的共同决策机构,遇有意见分歧,皇帝理所当然成为最高裁定者;还增设“同三品”职衔作为出入政事堂的凭证,这样无“同三品”职衔的三省长官想以宰相身份自由出入政事堂的权力丧失了。唐玄宗时,还培植身边的宦官,枢相随之出现。枢相即枢密使,是宦官以使职身份干政出现的一个职务。

——摘编自牟霜霜《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调整三省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2024-0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