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黄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提到: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命令最终无效。这表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A.有效地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皇权
B.使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权力的监督,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D.使中枢机构的决策、执行和审议分开,避免决策失误
2024-01-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隋炀帝时期,假设国家要在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3-11-15更新 | 283次组卷 | 448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唐太宗时期,大臣封德彝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后下发到门下省时,给事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材料反映出唐代(     
A.三省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三省体制有利于科学决策
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
2023-11-07更新 | 134次组卷 | 42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3-07-15更新 | 536次组卷 | 47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
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
6 .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2-04-18更新 | 294次组卷 | 67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7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概括宰相职能的特点。
(2)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程序。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唐玄宗时期,宠信个别宰相如姚崇、宋璟,以及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这就使得唐朝前期的三省长官合议制,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前期的姚崇、宋璟德才兼备,他们的专权促成了开元之治。此后只知专委而不重选相,终于造成李林甫、杨国忠专权乱政。皇帝不亲理朝政,个别宰相专擅朝政,导致政局日趋败坏,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下设5房分主政事,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货真价实的宰相府。门下省之名虽存,实际亡,已成为空壳,完全失去了它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唐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是变相恢复专职宰相,标志着三省长官合议被宰相专权取代,政事堂制度由此瓦解

——摘编自沙宪如《唐代政事堂制度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政事堂的实质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书门下体制形成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9 . 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2021-05-18更新 | 1056次组卷 | 2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核心制度都是皇帝制B.反映的都是中央官制
C.呈现皇权加强的趋势D.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