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三省长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行使宰相的职权,讨论国家政事。同时,在运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各项政务工作开展、各项审议和批准工作都形成了分层负责的基本情况,并且各层掌握不同的权限,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工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样就促进了皇权的强化,利于最大限度控制政令失误问题的出现。

——摘编自裴海鑫《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思考》

材料二   废相仅仅是明太祖稳固皇权的一步棋子,明太祖要在他在位时就为子孙后代从制度上消除对皇权的各种隐患。罢相以后,皇帝就可以将一切大权掌握在手里,中央政府的府、部、院、寺,分理庶务,各不统属,就不必担心大权旁落了。这样,皇帝事实上兼任宰相,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从制度上集君权、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皇权得到高度集中。

——摘编自胡春根《试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废相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看法。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2023-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各自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克盉、克委说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的西周青铜器。两件青铜器都内铸铭文,款式有差异,但内容完全相同。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候,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盎来纪念这一事件。

②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材料二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概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年份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5291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材料四   755年12月,边镇将领趁朝廷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叛乱。……叛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文征明主编《中国历史2000问》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从649年至755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的“叛乱”指的是什么?
2023-11-1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中枢机构

材料一

时期丞相命运
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枚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摘编自《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三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七《官制总序》

材料四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苜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中枢机构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协调君权与相权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的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平时不设宰相,而尚书、中书和门下,迭起而操宰相之权。隋改中书为内史。唐初复旧,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承而行之。其后多不除人,但就他官加一个同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目。而中书门下之事,实亦合议于政事堂,并非真截然分立的。尚书,历代都分曹治事。至隋才设六部,以总诸曹。自唐以后,都沿其制。

——摘编自钱穆《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在制约机制中采取的官制改革并分析其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宋代的中央机构,临摹了唐代的框架,虽有三省,但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二府三司的中央行政中枢体制,即中书门下掌行政事务,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中枢与枢密院持文武两柄,号二府二府三司各有分工、相对独立,惟皇命是从,理论上互不统属。此外还设有台谏系统,台谏乃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随着台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官制改革,取消了纠绳天子之权,台谏转而规谏宰相违失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至宋代中枢机构演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中枢机构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的演变趋势。
9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物,齐之以孔,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别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些出来以补不足 的地方),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褥礼仪,以朝 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 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从西汉前期郡的数目看,全国54个郡中,分封给诸侯王的有39个,中央 直辖那只有15个,其中还有不少公主和列侯的封邑。汉初的行政区分布如下:中、 西部少半地区是中央直辖郡,北、东、南大半地区是连成一片的诸侯王封地。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推测王国地区和中央直属地区的人口之比约为10:5.29。西汉前期 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依赖于中央直辖郡县经济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国地 区经济的发展。王国经济作为全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如汉武帝时山东遭受水灾,百姓陷入饥乏之中,最高统治者立刻“遣使虚郡国 仓廪以振贫"。

——摘编自谭景玉《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三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 一个在一定程度上   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   “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主要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实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