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办公场所,先置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于是“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这一变动(     
A.是皇权扩张的结果B.利于决策集思广益
C.使三省机制遭破坏D.使中书省位卑权重
2024-02-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代前期,皇帝的诏令和尚书省各部的奏议文书,在送交宰相正式讨论之前,均须交由中书舍人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后才署名进呈给宰相,故中书舍人被称为“宰相判官”。这一行政运作方式(     
A.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B.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规范了权力的制衡机制D.利于提高决策的合理性
2024-02-05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     
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位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
2024-01-30更新 | 273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山东德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
2023-12-23更新 | 80次组卷 | 31卷引用:专题04 盛世大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5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工部→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
2023-11-20更新 | 192次组卷 | 461卷引用:河北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是唐代642年至819年封驳制度实施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唐代封驳制度(     
时间事例领域结果
贞观十六年(642年)刑部奏请反叛者兄弟连坐刑狱成功
景云元年(710年)严思善因谯王重副的事牵连被捕下狱刑狱成功
开元二年(714年)追赠崔湜亡父为吏部尚书人事任命成功
开元八年(720年)赐百官九日射礼制成功
贞元元年(785年)任卢杞为饶州刺史人事任命成功
元和四年(809年)任孔戡为卫尉丞人事任命成功
元和十四年(819年)皇甫馎请纳盐利抬高者财政成功
A.方式灵活多样B.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C.均以成功告终D.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
2023·江西景德镇·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代负责文化教育的部门是多机构并存的。北魏始设的礼部(隶属于尚书省)主要负责文化教育政令的颁布,由秦九卿演变而来的内侍省(九寺)中的太常寺负责具体的祭祀和乐舞工作,由汉太学演变而来的国子监负责学校管理。这些机构组织反映了当时(     
A.制度设计主张因循守旧B.分权制衡为其设置初衷
C.政务与事务有一定分工D.中央集权得到适当加强
2023-11-14更新 | 35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二)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3-24高一上·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中书省、门下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六部职责B.提高了工作效率
C.强化了中央集权D.消除了腐败现象
2023-11-09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盛世大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23-24高二上·湖南长沙·期中
9 . 翰林学士·始置于唐玄宗时期,属于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不计官阶,也无官署,轮班在禁中的学士院住宿,以待皇帝随时宣召,代替皇帝起草非正式诏命,正式诏命由中书舍人撰写。后来逐渐以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衔取代中书舍人之职,其地位也日趋重要。德宗以后,翰林学士常在皇帝左右参议政事,甚至可升任宰相。翰林学士职掌的变动反映了(       
A.中央集权强化B.专制皇权加强
C.官僚结构复杂化D.中枢机构规范化
2023-11-09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盛世大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10 . 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
2023-08-26更新 | 15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