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中的时代·时代中的画
材料

结合材料,以“盛唐女性与社会气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3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华文明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先后融摄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中华文明秉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兼收并蓄的宽容心态,善待外来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汲取一切有益养分,在求同存异中尊重差异性、讲求和谐共生,使中华文明始终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请结合中国历史,围绕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自拟论题并完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结构完整)。
2024-04-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请选取中国某一朝代或某一时期,围绕“中华文明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2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宗教

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科举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婚姻

《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不在少数:民间女性也有择偶权和离婚权。

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

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唐朝知识,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合理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老师根据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绘制了下图



请从以上材料四个序号中任选二个序号,分别说明此时儒家思想所处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摘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涉及了多位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帝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均有做出重大贡献。请你从中选取一位帝王,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实充分, 逻辑清晰)
7 . 【中外交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史实
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
隋唐唐朝时盛行高丽装,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9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材料   我国的漫长历史从来没有脱离过与另外的民族、另外的思想、另外的信仰、另外的风俗的交光互影,文献中保存着与另外的文化、另外的社会实践、另外的心灵交际的丰富记录。这使中国认识了他者异域,并且借助于与他者的来往和异域的交流而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摘编自张广达《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根据材料,围绕“他者”的来往和“异域”的交流,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6-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