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焯,隋朝信都人,熟知经学,受聘为州博士。开皇六年,洛阳《三体石经》运至京师,因文字磨损难辨认,朝廷召群儒考证,刘焯以真知灼见力挫诸儒,由此受忌恨被革职;还乡后曾被召用,又再被罢黜,遂专心著述,写出《历书》《五经述义》等若干卷。隋炀帝时期,他在《皇极历》中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较好地解决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问题;主张改革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并运用等差级数法和坐标变换法等解决计算问题。他第一个对史书记载的“千里影差一寸”说提出异议,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较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6.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与现行数据非常接近。他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天文学家刘焯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刘焯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焯身上体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品质。
2 . 有学者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比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较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儒家思想仍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3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全唐诗》和《全宋词》为据,对唐、宋诗(词)人籍贯分布情况统计制图如下(见图1、图2),颜色深浅反映了诗(词)人数量的多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两代诗(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变化的主要成因。
(2)从图1、2中任选一幅分布图,说明该图中诗(词)繁荣的原因。
2024-05-26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其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然对唐代瓦当花纹统计,莲花纹占据绝大多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唐代三教并行B.人们审美观一致C.唐代佛教盛行D.手工业水平停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魏晋至盛唐时期闺怨边塞诗的特征统计,下表反映了魏晋隋唐时期(     
时代特征
魏晋兴寄(以女子闺怨为寄托意象,抒发个人的情感)
南北朝风格绮丽纤巧,而感情苍白
隋代至初唐感伤、圆满融通、富贵绮丽
盛唐思念丈夫;对男子出征求功名的悔意;痛恨战争、呼吁和平
A.女性地位显著提高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结合
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D.诗歌创作的现实性有所增强
7 . 下表所示为南朝时期僧尼和佛寺数量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朝代僧尼佛寺
南朝36000人1900多所
32000多人2000多所
82000多人2800多所
32000人1200多所
A.儒学正统地位被取代B.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C.佛教发展呈繁盛之势D.佛教完成了本土化
8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代
A.佛道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儒学已经出现复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加快
9 .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妇女主动要求离婚或离异改嫁与夫死再嫁极为普遍,并且不受舆论谴责。据学者统计,唐代前中期公主改嫁者就有27位,其中还有4人经历了三嫁。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A.社会尚未形成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念
C.儒学节烈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D.封建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10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2021-11-26更新 | 552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