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唐义净翻译尊者胜友集的《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八)中,提到有五种“盐药”,第五种为“三没达攞(luó)”,并解释说它是“煮海为之”。义净翻译的经文中还涉及制造沙糖团的技术。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佛教(       
A.助推了科技的传播B.重在研究营养膳食
C.对信众的影响广泛D.教理逐渐走向实用
2 . 如图所示是东晋南朝时期佛寺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所)。由此可推知,东晋南朝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基本丧失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
C.佛教日益融入中国社会D.佛教从南方不断外传
3 . 唐朝书法家怀素,草书独步天下,喜欢醉酒作书,追求超越的“物我同化”,从中获得内 心世界的自由。其佳作《自叙帖》展现了狂草风韵,纸张上笔墨挥洒,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由此可知唐朝(     )

怀素《自叙帖》部分
A.宗教哲学影响书法美学B.书法创作严格遵循法度
C.主流思想渗透书法艺术D.书法风格折射时代精神
4 . 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一

史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隋志》

史料三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内留下了许多祈愿文字,如“愿以此福,上为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子,德合乾坤,威蹦转轮,神被四天,国祚永康”“子孙兴茂,绍隆家嗣”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佛教冲击了儒学权威
C.胡汉民族的交融加深D.文化呈现出融合趋势
6 . 如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
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间的广泛流播,产生重要物化成果,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唐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是极言南朝佛寺之多。其实,南朝佛寺何止四百八十,仅据《南史·郭祖深传》载,梁朝“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在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新疆、四川等地保有许多石窟和数以千计的佛像。最著名者,一为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晋太和元年(366)始建,历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五代、宋、元各朝都在此开凿,现存石窟四百多个,佛像2450尊,为石刻艺术精品;二为山西大同云岗石窟,魏文成帝(452465在位)时始建,几百年间开凿五十多个洞窟,现存造像五万尊;三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洛后第三年(497),中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诸朝,连续营造四百多年。现存佛龛二千一百个,佛像十万尊。此外,还有河北省邯郸市的响堂山石窟、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摘编自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地理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柳宗元认为佛教有些内容与《论语》符合,激烈反佛的韩愈实际上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当时各佛教宗派不同程度吸收儒道精神。道教也学习儒家,开始讲礼义、忠孝,模仿佛教制订教规戒条等。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思想统一兼容并包B.三教融合催生理学C.儒学主流地位丧失D.文化呈现多元特征
9 . 魏晋玄学家主张自然之性是生存之本,仁义教化是末,要求“崇本息末”,但他们也认为顺性之自然,可以自然心知、明白而达礼,最终成就仁义。由此可见,魏晋玄学家的主张(     
A.冲击了儒家的等级秩序B.使儒学丧失了正统地位
C.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D.克服了传统儒学的局限
10 . 魏晋时玄学流行,佛家译经旋即用老庄学说中的概念、词来比喻佛家经典中的名词,僧举的般若理论是对魏晋玄学的深化总结,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这说明该时期(     
A.魏晋思想发展多元特征B.儒学正统地位被动摇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佛道思想趋于统一
2024-03-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