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2023-06-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0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梦羽《中国孔子庙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推动和阻碍汉至南北朝时期孔子庙修建的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孔子庙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刻印书籍自唐代开始后,至五代日益盛行。唐朝至五代前期,佛经和日历多来自民间坊肆。如935年后蜀相毋昭裔刻的《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都是私家刻书。932年,后唐宰相冯道奏请雕刻《九经》,由国子监任其事,官刻就此滥觞,刻印历时20余年,刻书规模随之扩大。官方雕版刻印的书籍,有佛经、字书、历书以及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儒家经典之类,其中儒家经典更受重视。官方雕版印书事业由此发展起来。

——摘编自刘俊熙《我国书籍雕版刻印的萌芽阶段——唐、五代时期》

材料二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国子监、国史院、秘书省等中央机构都雕印了大批书籍,包括儒家的“十三经”“十七史”和《资治通鉴》《齐民要术》《周髀算经》等。士大夫们私人刻书不在少数,流传至今的有刻于1171年的《史记集解索隐》《三皇本记》《周本纪》等。刻书中:除汴京、临安外,还有福建的建阳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全国200余处。宋代所刻书籍质量,校勘严谨,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术上都达到成熟。同时,宋代的雕版印刷推广至辽、西夏金等政权,流传于世的《契丹藏》《经藏》(金朝)和《大藏》(西夏)即为明证。

——摘编自云利英《简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五代前期雕版印书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版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作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的主要表现及雕版印'发展的意义。
4 . 如图为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该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与妆容皆为大唐风格,同时,其绘画技法突破了传统。这反映出(     

A.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B.异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开始交融
C.“以形写神”绘画风格形成D.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统一以后,分化、削弱了突厥,与中亚诸国和波斯建交,又与林邑、赤土、真腊、婆利等东南亚国家及日本有了交往。隋朝对高丽的几次大战是引起农民大起义的重要原因。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对外关系暂时中断。唐朝统一后,平定了突厥,建立了安北、单于、安西、北庭四大都护府,在越南北部设安南都护府,在辽东和朝鲜北部设安东都护府,并与吐蕃建立了友好关系……曾与隋朝有交往的国家恢复了与唐朝的关系。此外,天竺(印度)、大食(阿拉伯)、拂秣(拜占庭)、骡国(缅甸)、室利佛逝(苏门答腊)、诃陵(爪哇)等许多国家也与唐朝有了交往。……安史之乱以后, 对外关系的发展陷于停顿。吐蕃乘机攻占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阻断了中西交通。唐朝后期与五代,中外关系处于收缩状态。

——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宣布: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在毛泽东、邓小平等亲自领导下,对外关系取得了伟大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摘编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原因及其外交特点。
6 .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唐朝时传于蒙古草原、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地区,“筷子文化圈”已初具规模。这反映了(     
A.中外文化双向交流频繁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D.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
2022-11-0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他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他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专研佛经多年,他的事迹写进长篇小说《西游记》”。他是(     
A.法显B.玄奘C.鉴真D.空海
8 . 在唐朝,中国沿海的各港口中挤满了各种船舶,唐朝人将这些远涉重洋而来的船舶称作“波斯舶”“师子舶”或者是“婆罗门舶”等。由此可知唐朝
A.帝国统治疆域辽阔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崇外社会风气盛行D.海外贸易居于主导地位
9 .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繁盛B.政治制度完善C.民族关系和睦D.南北交流加强
2022-10-13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梁启超曾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叙述:“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横线中的“▲”应为(     
A.先秦诸子百家B.西汉的儒家学说
C.晋唐间的佛学D.宋明时期的理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