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特点。
2023-09-3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州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2023-06-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02卷引用:云南省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023-06-08更新 | 346次组卷 | 94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冈石窟                         《兰亭序》

材料二张载曾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士大夫们表明自己的一种面向未来、治理现在的气概,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他们通过发现和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新思想,比如《尚书·洪范》中,到唐为止一直以来的儒教认为是表现天帝赐王天命的句子,被解释成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的王者之间的王权转让。不论是王安石还是程颐,都拼命向皇帝进言,要以尧舜为榜样治国。他们强调经书中所要求的诚意、正心、修身等是皇帝和士大夫都应该具备的,换言之,皇帝成为与士大夫同样的存在,被要求具有同样的伦理道德。士人的人生理想当时是以优异成绩科举合格,然后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国家。他们主张自下而上,也就是通过家庭和地方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来促使王朝统治体系的安定。

——摘编自【日】小岛毅《宋朝: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材料三



       《三国演义》             昆曲《牡丹亭》剧照
(1)请列举魏晋至隋唐时期除材料一以外的其他一项艺术作品,并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士大夫群体参与治理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文艺特点形成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观察唐朝留存壁画《打马球》中的女性形象,她们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具有生命力和向上的朝气,反映出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另类审美眼光,与唐以前“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体育运动的盛行B.思想文化的多元
C.文人画画风变化D.唐朝社会的开放
6 .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史料一   唐代丝绸之路


史料二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他前五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摘编自《中国通史》


(1)解读史料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史料二说明鉴真为何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7 . 梁启超曾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叙述:“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横线中的“▲”应为(     
A.先秦诸子百家B.西汉的儒家学说
C.晋唐间的佛学D.宋明时期的理学
8 . 公元630-894年的二百多年间,日本十九次派出遣唐使团。使团规模很大,少则百余人,多则六百余人。来唐主要学习中国礼仪、佛学、书法、语言文学和音乐等,并将其带回国。日本贵族写汉诗文、编写史书等。这反映了(     
A.中日民间交往日益频繁B.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盛
C.中国文化开始传入日本D.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吸引
2022-08-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洁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材料二   晚清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1901年“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外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国传说记载,早在距今5000年前左右的神农时代,神农氏就发现了茶。从此,茶就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周武王伐纣时,川蜀等地的茶就被当作地方特产,上贡到朝廷。春秋时期,茶叶已作为供人食用的菜肴汤料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魏晋以来,茶因清淡虚静而渐渐受到佛、道教徒的广泛推崇。唐朝时,饮茶多以茶饼研末,煮茶时讲究“三沸”,使得烹茶更具文人雅兴,于是茶道大行。当时南方产生了官茶园、寺茶园、农茶园等不同形式的茶园,仅湖州一年的造茶产量就是一万八千四百斤。唐朝政府还开辟茶马古道、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强化边疆管理。随着唐朝与日本、印度、波斯、非洲国家的交流,茶叶也流通到了世界各地。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在茶中添加马奶、红枣、枸杞、油酥等物,使茶带上了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明清时期,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形成了一条海上茶叶之路,以茶叶为大宗、经蒙古高原到俄罗斯的恰克图贸易也走向兴盛。

——摘编自彭星霖《基于历史角度分析茶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兴衰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