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71560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冈石窟                         《兰亭序》

材料二张载曾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士大夫们表明自己的一种面向未来、治理现在的气概,一种家国天下的责任。他们通过发现和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新思想,比如《尚书·洪范》中,到唐为止一直以来的儒教认为是表现天帝赐王天命的句子,被解释成从尧到舜、从舜到禹的王者之间的王权转让。不论是王安石还是程颐,都拼命向皇帝进言,要以尧舜为榜样治国。他们强调经书中所要求的诚意、正心、修身等是皇帝和士大夫都应该具备的,换言之,皇帝成为与士大夫同样的存在,被要求具有同样的伦理道德。士人的人生理想当时是以优异成绩科举合格,然后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国家。他们主张自下而上,也就是通过家庭和地方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来促使王朝统治体系的安定。

——摘编自【日】小岛毅《宋朝: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材料三



       《三国演义》             昆曲《牡丹亭》剧照
(1)请列举魏晋至隋唐时期除材料一以外的其他一项艺术作品,并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士大夫群体参与治理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时期文艺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比秦汉时期有显著发展。西方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西亚的波斯(萨珊王朝),中亚的大月氏(贵霜王朝)和昭武九姓诸国,南亚的天竺诸国(印度),狮子国(斯里兰卡),都通过陆路或海路与当时的中国发生关系。他们的使者、商人、僧侣和求法者不断前来,促使各地的物资得到交换,科学技术和艺术、宗教也得到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无论对中国和有关的各国,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概述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看法。
2022-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探究】史料认为“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2023-09-10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士观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袄祠四。

——宋敏求《长安志》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上图说明唐朝的什么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2020-11-27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