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漕粮”是指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宋代把当时的漕粮支出分为三份,“两分在军旅,一分在冗粮”。这客观上反映出宋代
A.中央集权加强存在局限
B.中央政府统治积贫积弱
C.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
D.经济发展呈现失衡状态
2 .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8-1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宋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
②文官任州郡长官
③参知政事的设立
④大部分赋税收入由中央掌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有关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记载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赵匡胤劝守信等部将“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
B.宴会次日,赵匡胤等部将“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
C.几个朝中大将唯命交权主要迫于赵匡胤已牢控中央禁军
D.赵匡胤使用和平手段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
8 . 北宋建立后,地方实行路制。各路设“经略安抚使”即“帅司”,统管兵民等事宜;设“漕司”,专理财政赋税、民政等事务;设“宪司”,专理司法和监察等事宜;设“仓司”,主管赈灾和盐铁专卖。北宋设“四司”旨在
A.预防权力腐败
B.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控制人事任免
9 . 北宋时期的官制有一些重要特点,如重复设官(三司使、通判等)官职分离(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与官名不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分散官员权力
D.提高行政效率
2019-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海《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三省的职能,并简述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3-1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