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④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 【唐宋变革】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

——据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北宋到明清走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3-1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转运使
C.枢密使
D.三司使
2018-11-19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系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A.明确官员的职责
B.防止官员权力膨胀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减少吏治腐败发生
2019-04-08更新 | 150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对以下三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三幅图呈现的都是中央官制B.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图1至图3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图3反映的是宋代的中央官制
7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反映出宋代(        
A.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B.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
C.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
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2018-12-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招,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踢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削弱相权
B.设置转运使
C.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D.杯酒释兵权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