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反映了宋代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
性格描述结果
吕端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下尔”。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材料一定程度反映出北宋
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2018-05-13更新 | 109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8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种中枢机构的设置应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4 . 图为某著作封面,书名为《文采与悲怆的交响:960年至1279年的中国故事》,本书所载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首创B.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
C.重文轻武观念的强化D.君主专制制度的巅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建立之初,北有强悍的契丹、北汉虎视中原,西南有后蜀坐险自大,南有吴越、南唐割据集团占领重要经济区。赵匡胤决定以汴京为都城,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来统一全国。北宋定都汴京、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决策的原因是
A.汴京地区农业生产发达B.从军事经济地理角度考虑
C.北方游牧民族迁徙不定D.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需要
6 . 宋太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
A.机构改革必须增大财政开支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C.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D.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有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政治。”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曾感叹:“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北宋官员田况在《儒林公议》中记述:“(宋太宗)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饥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材料二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名句:“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述:宋太祖尝弹雀(用弹弓打鸟)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分析形成这种政治特点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对宋代科技文化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2)材料二的名言名句和事例集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官员体现出这种精神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C.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D.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时,凡是奉朝旨治狱的案件都要受到中书刑房的点检,审理完后即向中书禀命。大理寺每月要将监禁犯人的情况和已决断案件的情况向中书汇报,岁末时还要把所有刑禁处理完毕向中书汇报。这说明北宋
A.社会秩序不稳定
B.官吏腐败很严重
C.司法与行政不分
D.行政效率的低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