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2-10-1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
(3)目的:通过强化中央集权以维护政权稳定。
措施
(1)加强中央对________的控制。
①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____________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________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________权力,使其互相牵制。
①在中央:设同________履行宰相的职权。由________专掌军政,__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____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____”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②在地方: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________________、县三级制;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________”,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________,与________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抑制武将,实行________的方针。
①罢免________兵权,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抬高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强化了________
(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________,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2022-10-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蠃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局部图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2-11-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
①北宋建立:____年,赵匡胤发动____,建立宋,定都____(开封),历史上称“北宋”。
②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的分裂局面。
③统治者鉴于唐____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2-10-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殿试在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先例,但未成定制。973年,北宋落第进士徐士廉等击登闻鼓,指控权知贡举李昉徇私用情,取舍非当。宋太祖于讲武殿复试新及第进士及诸科新选人,以李昉乡人进士武济川等材质最陋,应对失次,黜去之。李昉原录取的人中有10人落选,徐士廉经复试中举,证明指控属实,即降李昉为太常少卿,“自兹殿试遂为常式",从此以后,士人的去取由皇帝亲自决定,所有及第的举子都成为“天子门生975年,殿试与省试开始完全分开,分为两榜,殿试与省试名次,也始有升降之别。975年正月,宋太祖御讲武殿复试举人王式等,对他的近臣们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今朕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摘编自石静《略论北宋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殿试成为“常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的殿试制度。
2022-02-04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历史上有重视修史的传统。据记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朕所以不乐也。”此时反映了(     
A.重史传统约束君主行为B.宋代史官记载全部真实
C.史官与君主有矛盾D.宋代史官政府地位高
2023-10-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北宋政区改革

材料一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太宗)雍熙中,天下上闫年图,州、座、军、监几于四百。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仁宗)天圣析为十八,(神宗)元丰又析为二十三……迨(徽宗)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

——《宋史·地理志》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行政区划不是对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既是一种地理区域,又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这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北宋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3-08-1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更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

——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祖制”特指“先皇制度”。具体而言,“祖制”是本朝开国皇帝以及先代皇帝构建的关于国家治理根本制度的规范体系,其内容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与制衡、朝廷运行机制、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职官任免、朝贡外交以及对于特定群体的规制、对于特殊事件的处理等等。祖制的名称,各朝不一,有称“祖制”“祖训”“圣政”“圣训”也有称“本朝家法”“祖宗故事”“祖宗之法”等。历代的皇帝都十分重视祖制,将祖制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政治惯例,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与社会控制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朱勇《“祖制”的法律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统治者用“祖制”治理国家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传统社会,个人都依附于某种天然的共同体,包括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天然共同体和拟制的血缘共同体。最初的人类还没有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非常之弱。个人完全融于天然的共同体里面。当国家产生后,国家就分享了个人的认同和忠诚,削弱了个人对部落、氏族等天然血缘共同体的认同与忠诚。有了国家之后,氏族和部落就由贵族来代表,个人依附于贵族,贵族再依附于更大的贵族即国王。个人与部落的关系演变成“家族(个人)——诸侯(贵族)——国家(国王)”的关系。秦晖讲的中国的“周秦之安”是削弱了贵族,除掉了贵族这个中间隔层,无数的小共同体(家族)被官僚制整合进大共同体国家之中。社会组织向西极分化,一极是强大的国家,另一极是底层无数的家庭或家族。虽然也存在着其他一些中间组织,但作用有限,一般是辅助性的。

——摘编自丛日云VS秦晖:《走出帝制和人的现代化》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发展成熟,是中国古代审计发展的巅峰。比部设于刑部之中,与财政部门完全隔离,财审分离彻底,拥有司法权并配备多位专门的官职,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三省六部制的完全确立优化了官僚体系的内部控制,皇帝也重视比部审计,就连皇室用度都要经过比部勾检。……两宋官制,职官分离,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宋初围绕中央集权进行了不少革新尝试,试图在中央机构内部建立起财计管理与财计监督两套班子,进行更直接更经常的审计监督。北宋时,天下财计归三司(亦称三部,即盐铁、度之、户部)三部各设勾院,负责“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籍”。在三司勾院之外、三司之下,还设有一些机构执掌审计职审核军费支出等。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审计职权较前代分散,并且这种财审合一的内部审计体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吕品:《从国家审计演变看古代中国国势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晖关于“周秦之变”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宋审计制度与隋唐时期相比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