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2-09-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6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背景
(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_____,史称北宋。
(2)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_______的分裂局面。
(3)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___、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2-08-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宋初君主制的加强: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的分裂局面。
(2)宋初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2-11-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宋元时期-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4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
(3)目的:通过强化中央集权以维护政权稳定。
措施
(1)加强中央对________的控制。
①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____________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________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____,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2)分散________权力,使其互相牵制。
①在中央:设同________履行宰相的职权。由________专掌军政,__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____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____”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②在地方: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________________、县三级制;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________”,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________,与________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抑制武将,实行________的方针。
①罢免________兵权,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抬高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强化了________
(2)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________,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2022-10-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
①北宋建立:____年,赵匡胤发动____,建立宋,定都____(开封),历史上称“北宋”。
②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的分裂局面。
③统治者鉴于唐____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2-10-0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殿试在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先例,但未成定制。973年,北宋落第进士徐士廉等击登闻鼓,指控权知贡举李昉徇私用情,取舍非当。宋太祖于讲武殿复试新及第进士及诸科新选人,以李昉乡人进士武济川等材质最陋,应对失次,黜去之。李昉原录取的人中有10人落选,徐士廉经复试中举,证明指控属实,即降李昉为太常少卿,“自兹殿试遂为常式",从此以后,士人的去取由皇帝亲自决定,所有及第的举子都成为“天子门生975年,殿试与省试开始完全分开,分为两榜,殿试与省试名次,也始有升降之别。975年正月,宋太祖御讲武殿复试举人王式等,对他的近臣们说:“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今朕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摘编自石静《略论北宋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殿试成为“常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的殿试制度。
2022-02-04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北宋政区改革

材料一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太宗)雍熙中,天下上闫年图,州、座、军、监几于四百。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仁宗)天圣析为十八,(神宗)元丰又析为二十三……迨(徽宗)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

——《宋史·地理志》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行政区划不是对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既是一种地理区域,又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这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北宋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3-08-1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放、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的传统社会,个人都依附于某种天然的共同体,包括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天然共同体和拟制的血缘共同体。最初的人类还没有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非常之弱。个人完全融于天然的共同体里面。当国家产生后,国家就分享了个人的认同和忠诚,削弱了个人对部落、氏族等天然血缘共同体的认同与忠诚。有了国家之后,氏族和部落就由贵族来代表,个人依附于贵族,贵族再依附于更大的贵族即国王。个人与部落的关系演变成“家族(个人)——诸侯(贵族)——国家(国王)”的关系。秦晖讲的中国的“周秦之安”是削弱了贵族,除掉了贵族这个中间隔层,无数的小共同体(家族)被官僚制整合进大共同体国家之中。社会组织向西极分化,一极是强大的国家,另一极是底层无数的家庭或家族。虽然也存在着其他一些中间组织,但作用有限,一般是辅助性的。

——摘编自丛日云VS秦晖:《走出帝制和人的现代化》

材料二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发展成熟,是中国古代审计发展的巅峰。比部设于刑部之中,与财政部门完全隔离,财审分离彻底,拥有司法权并配备多位专门的官职,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三省六部制的完全确立优化了官僚体系的内部控制,皇帝也重视比部审计,就连皇室用度都要经过比部勾检。……两宋官制,职官分离,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宋初围绕中央集权进行了不少革新尝试,试图在中央机构内部建立起财计管理与财计监督两套班子,进行更直接更经常的审计监督。北宋时,天下财计归三司(亦称三部,即盐铁、度之、户部)三部各设勾院,负责“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籍”。在三司勾院之外、三司之下,还设有一些机构执掌审计职审核军费支出等。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审计职权较前代分散,并且这种财审合一的内部审计体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吕品:《从国家审计演变看古代中国国势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晖关于“周秦之变”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宋审计制度与隋唐时期相比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10 . 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标准等因素影响着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这说明,封建社会在当时还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还处于向前缓慢发展的阶段,而不是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也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邓广铭漆侠《北大大课堂宋史专题课》

材料二   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宋室之患贫,则因有几个特殊的原因……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财政竭蹶,理无幸免。虽国家竭力设法增进岁入,到底追不上岁出的飞快激增。加上北方的辽,西方的夏,两相逼桚(za逼迫),内外交攻,一个太太平平的统一政府,正如犯上了肺痨,虽无大病,却日就死路,这是宋朝的一个绝症。

——钱穆《国史大纲》(下)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撰写的通史性论著,19396月完成)

材料三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指出材料一、二对宋代评价的分歧;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国史大纲》撰写的时代背景,说明钱穆对宋朝评价的出发点。
(2)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宋代的评价是从哪一角度出发的?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同上述哪一材料对宋朝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022-05-19更新 | 614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