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落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落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 . 唐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等三州(治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在西域广置屯田,鼓励从内地移民,兴修水渠与坎儿井;内地先进的技术传到了西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的巩固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内地与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更加繁荣。西域诸国诸族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唐朝在西域地区兴办各类学校。唐朝包容开放的民族政策,更是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华夷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材料二   宋代文官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经略西域的特点。并对唐朝经略西域做出合理解释。(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从背景,措施,影响等方面去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崇文抑武的形成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

材料三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朝边疆治理采取“分权模式”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对宋朝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为维护疆域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地方治理和边疆管辖对今天的启示。
2022-11-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5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2-05-13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除了内部皇位的威胁后,宋太宗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辽采取守势,把战线收缩,事实上承认了辽对幽云地区的占领。军队的精锐禁军有一半集中在京城附近驻防,边境只有少数禁军和地方厢军。这种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防政策……以致辽或金的军队能够长驱直入,很快威胁到宋的都城,从而导致战争一开始就给宋方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地方力量过于软弱,甚至连农民的暴动都无力镇压。如宋仁宗年间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官吏依前迎奉……廷贼饮宴,宿于县厅,恣其劫掠,鼓乐送出城外”。

——摘编自陈香林《小议宋代对外政策软弱求和的原因》

材料二   国民政府与蒋个石对济南事变(1928年5月)的应付之策只是妥协退让,这使得日军越发肆无忌弹,使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国民政府的这种做法,既不能获得公正解决的结果,又让国内民众觉得失去了尊严,自然引起了民众的不满。特别是自此开启了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外交的大门,使得日本此后在中国大地上一再重复上演类似的突发事件。

——摘编自马振犊《民国外文突发事件应对的成与败——六大事件的剖析与启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我国外交的根本原则,要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就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他指出,我国必须倒向社会主义,没有第二条路径可选。而苏联也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后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

——摘编自聂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决策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实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国防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济南事变时国民政府对日实行妥协外交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意义。

7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摘编自《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3-07-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夏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
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而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相互维系、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元朝地方管理)从渊源看,表面上像汉地官制,实际上是蒙、汉二元体制。…

起初是中书省临时派出,世祖末成宗初演变为地方最高官府。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分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颇有成效,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相关措施。
9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2-12-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基础知识汇总】两宋政治制度
角度背景措施特点评价(利弊得失)
加强对地方控制方镇太重
藩镇割据
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________逐渐变为虚衔(1)分散____,“总合于上”。
(2)中央、地方各机构间____
(3)____
(1)强化了____,巩固了国家的____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____,助长了____的政治风气
财政设诸路____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____,拱卫____,定期更换驻地
分散机构权力君弱臣强地方(1)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
____,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
控。
(2)州一级增设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
书,彼此制约
中央(1)____专掌军政,____专掌财政,与
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为副相(实
行二府三司制)。
(2)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____”分权。
前者有____权但并不统兵,后者____
但无调兵权
抑制武将势力武将篡权,政权频繁更替(1)罢免____兵权,用文官担任____长官。
(2)枢密使与“____”分权。
(3)大力提倡文治,扩大____规模,抬高文官
和士人的地位。
(4)实行更戍法
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022-1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6宋元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