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王安石提出变法是“法先王之政”,朱熹对此解释说:“彼安石之所谓《周礼》,乃姑取其附于己意者,而借其名高以服众口耳,岂真有意于古者哉!”由此可见,王安石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在(       

A.肯定变法的进步性B.揭示变法失败的根源
C.阐述变法内容主张D.减少变法实行的阻力
2024-03-2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参照各家学说,重新注释了《诗》《书》《周礼》,通称《三经新义》,并成为太学和州县学校的教材、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王安石此举意在(       
A.扩大变法的社会基础B.禁锢士人思想
C.重构儒家的经学体系D.保护弱势群体
2024-03-22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政治上被南宋最高统治者和理学家们否定,但是其缓解财政危机的施政理念,还是直接影响了南宋的财政政策。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定行“兵农合一”,减轻了军费支出
C.更加适应南方经济发展D.以货币、市场为手段增加了税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政知事,一场旨在“变风俗、立法度”的变法逐步开始。根据年景收成的变化,政府低价买进需要的物资,由转运使高价卖出国积的物资。颁布市易法,政府操控市场,平价收购市场一时积压的物资,短缺时再卖出。贷款给商贩,赊销某些货物,按约定时期偿还本金加利息,抑制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施行农田水利法旨在鼓励开垦废田、兴修水利。免役法的核心内容是,免除差役户,按照民户等级征收钱粮,官府再拿征收来的钱雇入当差服役。这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雏形。实行保甲法,寓兵于农;实行军器监法,改良武器;实行保马法,改善军马供应。明确《论语》《孟子》在科举考试中的正统地位,废除诗赋;确定上述经义的评判标准。颁布《三经新义》,成为经义考试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答案。

王安石志在弘扬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王道,务求先安内以富民富国,君臣并不完全相遇等,导致了熙宁变法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实施。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卒,哲宗年幼高太后听政,她启用了保守派司马光、吕公著等旧臣,司马光当政后,新法悉数被废除。

——摘编自李琴《再论熙宁变法中的王安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2023-04-19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位以后,不断征求救荒之策’于是王安石以他在鄞县的经验,向宋神宗建议推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推行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其法先是变卖库存的常平仓粮,以所得现金贷给农民,一年后归还,收息两分。一般每年借贷两次,借贷金额按户等有差别,户等越高可得贷款越多,贫户借贷则须富户担保。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人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推行若干年之后,其中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元丰六年(1083年)初,朝廷又规定各地对当年的青苗钱实行定额敛散,以确保上缴一定的利息收入,并避免无限制发放青苗钱。

——摘编自王一胜《王安石与青苗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青苗法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朝青苗法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胄案是北宋前期隶属三司的官署,其主要职责是监管兵器的生产,史称三司胄案。澶渊之盟后,胄案监管仅仅能够达到“谨簿账”而已,神宗时,王安石主张废除三司胄案,设置军器监,派遣专门官员负责兵器铸造并制定新的管理方法和明确的奖惩制度,宋神宗采纳了这项建议。这一措施(       
A.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B.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
C.缘于社会稳定的需要D.有利提升宋军战斗力
2022-06-21更新 | 565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2022届高三新高考考点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侯,加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歉,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一   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但是“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朱熹《论王安石》

材料二   他理财的目的绝不只是增加国库每年的收入而已,实际上还是想让国民摆脱贫困,增加他们的财富,再从他们的财富中索取盈利的那一部分作为国家的财政经费。所以说,发展国民经济才是他的第一目的,改善国家财政只是他的第二目的。他所主张建立的各种法令都是和这两个目的大有关系的。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现在从官方教材或者是主流的数据来讲,基本上坚持了民国以来对王安石的敬重,就是他的动机是好的,是变法走样了。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对该事件评价的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初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意见。范仲淹在杜行、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支持下,于庆历三年(1043年)向仁宗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是“明黜陟”,改变过去官吏只要无大过失就照例升迁的做法;二是“抑侥幸”,改变恩荫之滥以减少官员数量;三是“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四是“择官长”,根据政绩选择地方长官,罢免老病和不称职者;五是“均公田";六是“厚农桑”:七是“修武备”;八是“减徭役”;九是“覃恩信”;十是“重命令”。“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新政”改革的特点及其被取消的原因。
2022-0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史学家黄仁宇说:“他(王安石)的设计主旨在使财政部分商业化。可是如果他不能在下端造成各种财物统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的局面,基本的数字就加不起来,而上端的法令也只靠高级权威强迫指示执行,既不自然,也迟早必会破裂。”这说明王安石变法败于
A.法律手段B.商业自由C.行政强制D.体制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