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下表反映了唐—五代、宋书院的数量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代

全国(所)

北方(所)

南方(所)

唐—五代

47

8

39

713

31

682

A.重文轻武之风B.经济重心南移C.印刷技术发展D.理学大力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B.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
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D.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
3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中所示材料的史料类型。

示例:《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人情,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2)请结合所学,指出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4-0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史书记载,宋代福建地区地狭人密,山地较多,可耕地非常有限,农民不惜冒着犯法的风险,将稻田改种甘蔗,并且制取蔗糖以牟取利益。这一现象反映(     
A.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B.经济作物全面推广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大抵论事之体,与叙事之体不同。叙事者,载其实;论事者,推其理。彼方册之所载,既序其事之实矣,论者又从而述其事,尝不能推事外之理,是与序事者无以异也,非所谓论事也。”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叙事和论事的不同B.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密不可分
C.习史重在获得史识D.历史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
2023-12-13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旧时用于人际交往的媒介称为门状,晚唐时门状外表奢华,内容多体现拜谒者的谄媚奉承。宋朝门状的书写逐渐展露出“谦尊而光”的待士态度,如宋神宗登基前为颍王时,在封还谏议大夫李受的门状中有“谨封”等字样。这一转变体现了(     
A.宋代审美崇尚质朴B.理学深入到世俗层面
C.宋朝君主礼贤下士D.宋朝士大夫地位提升
2023-12-1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7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2023-12-08更新 | 450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A.对外贸易频繁B.商品经济繁荣
C.南方科技发达D.金融资本雄厚
23-24高三上·山东潍坊·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对于地方官员德政书写的方式,东汉时期以“飞蝗过境”“猛虎渡河”“纵囚归狱”等为模式与范本;到了宋代,多出现“民诵之”“民受其惠,诵之”等话语。这一变化说明(     
A.经济发展促进观念转变B.儒学发展影响官吏评价
C.官员考核方式更加规范D.社会治理模式发生变革
10 . 两宋时期,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宫司理断交易,具当以赤契为主”,“必自有官印下照可凭”,而“白约不可凭”。这有助于(     
A.扩大商品流通规模B.提升工商业者地位
C.维护商业经营秩序D.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