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1 . 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产的规模化要求生产资料迅速向经营者手中集中,均田制很快就被破坏而趋于弛废,……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民户大迁徙,导致国家编户大幅度减少,……使旧有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已不适用,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仁宗)天圣五年十一月诏: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私自迁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阻挠),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者,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拦)占,许经州县论详。

——《宋会要辑稿·食货》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租庸调制已不适用”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后新税制的名称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天圣五年后宋朝政府关于租佃关系的新规定。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社会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2024-0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某朝代的农业分布图,据此可知,该时期(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2024-01-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移民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唐朝中期的动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南方经济以此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北宋末年,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这些移民运动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大批失去土地的北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然而即便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实在谈不上有所谓“市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第二次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南下移民对南方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导致大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因素。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江南地区工商业经济出现的新趋势,并简要分析当时“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的重要原因。
4 . 2023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峰会,赠与来宾的国礼包括一件景泰蓝瓷瓶。这反映了瓷器作为我国文化底蕴的代表,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坯车、匣钵、支钉是陶瓷业使用的主要工具
B.定窑始建于宋,兴盛于明,体现了高超水平
C.汉代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
D.“南海1号”沉船是明清中国瓷器外销实证
2024-01-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我国古代有一部农学著作,详述了南北农业的特点:“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同时专门辟《农器图谱》,收录农具100多种,绘如图幅。该书是(     
A.《汜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天工开物》
2024-0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对如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年400万贯100
1004—1008年450万贯113
1058年700万贯175
1064—1068年846万贯212
1077年879万贯220
A.北宋商税征收解决了财政危机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C.北宋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D.北宋商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2024-01-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
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
8 . 自古以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各种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之初,中国沿海和长江中游以下的航运被英国太古、怡和及美国旗昌等洋行控制。道光年间中国原有沙船三千余号,到70年代之初,只剩下了四百号。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汇丰银行迅速成为英国资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的中心机构。外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由洋行通过买办网送到内地各处。在60年代,如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缏,都已经被外国商人的收购组织向小生产者压价掠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动,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商业贸易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从文化、经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②写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而积极推动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指出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身份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9 .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反映出宋代(     
①日常生活的丰富   ②饮茶之风的盛行   ③商帮群体的壮大   ④门第观念的淡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1-20更新 | 174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全画上似乎只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很难找到第二个,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品的景象完全不同。这一差异能够反映(     
A.多民族政权长期对峙B.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C.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D.国家对社会控制加强
2024-01-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