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 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间清欢》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 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

——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足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A.舞台语言通俗易懂B.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
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D.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生活在南宋的陆游经常提到村落的乡村集市,无论是“陈让堰小市”,还是梅市、柯桥兰亭、平水等那些规模明显较大的村落,差不多都有市集。他兴致勃勃地记录集市上的人们,有卖红果的山童、卖樵柴的山客、卖冷粉的小担、卖鱼的渔夫……呈现出绵延千年的烟火气。以上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     
A.政府放任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C.商品经济发达D.人们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
2024-04-07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2024-03-16更新 | 5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漳浦县三校高一下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文献中涉及水车的记载寥寥,而北宋时水车的使用已甚广泛,南宋以来如图所示水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推广普及。这主要反映了(     
A.两宋以来社会稳定B.南方耕地进一步开发
C.传统犁耕受到冲击D.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代铠甲制作水平达到我国古代的巅峰,但从宋中后期开始,铠甲的作用变小,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A.承平日久以致军备废弛B.冶金业发展受到限制
C.铠甲笨重不适应战争需求D.科技逐渐改变战争形态
2024-02-2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唐宋以来,“闽省沿海民人,多仗海船贸易,每届回棹之时,不独米粮随处粜济,银钱、货物充盈店铺。一人贩洋而归,家庭、亲族无不倚赖”。这体现了(     
A.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D.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
2024-02-18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如果以淮河、秦岭、白龙江作为划分南北方的界限,南方和北方所占人口的比例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南方与北方人口比例
公元初3:7
10世纪末6:4
14世纪前期8:2
明清以来6:4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阶段的南北人口比例变化进行阐释。
2024-02-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东京梦华录》这样描述;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饼店每案(桌)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自五更,卓案之声远近相闻。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有五十余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民族交融频繁B.市突破了时空限制C.商业发展繁荣D.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2024-02-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发现,宋朝135名宰相中,111名都是进士出身,少数通过资荫、摄官、举荐等途径入仕。“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这体现了宋朝(     
A.社会流动的增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
C.门第观念的流行D.科举制度的衰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