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代,兼并之家“物业不一,或有邸店、房廊,或有营运钞物,初无田亩,坐役乡里”,并通过进纳、科举、联姻等形式进入“贵”的行列。社会用官名称呼富人成为时尚,如员外、承务、郎等较为普遍。这可用于说明宋代(     
A.科举制度向全社会开放B.商品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商人挑战士大夫的地位
2024-05-2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显示了北宋初期各地通过水路将粮食运往东京的情况,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高产作物的引进B.水运交通的发达C.经济格局的变动D.边患危机的加剧
3 . 在宋代社会,耕读现象普遍,济州士人邓御夫,“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济守王子韶尝上其书于朝”。有学者统计宋代农书141部,而唐以前历代(含唐)农书总计也不超过80部。材料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理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私人农学传统的确立
C.耕读文化助推农业发展D.政府鼓励农书的撰写
2024-05-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4 . 观察图1、图2,从中提取图1到图2变化的两项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图1       

图2
2024-05-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 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间清欢》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 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

——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南宋学者陈亮认为,“夫盈宇宙者无非物”,“舍天地则无以为道”。他主张“霸并用,义利双行”,并痛斥那些“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侥不知痛痒也”。陈亮的这些观点(     
A.继承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B.直指程朱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
C.呼应了“宇宙便是吾心”的理念D.体现了广大士人阶层的义利观
2024-05-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宋真宗在《崇释论》中称:“释氏戒律之书,与周孔荀孟迹异而道同。大指劝人之善,禁人之恶。”宋真宗这一认识在当时(       
A.反映了中外宗教的频繁交流B.有助于儒佛交融
C.侵蚀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理学兴盛
2024-05-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足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A.舞台语言通俗易懂B.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
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D.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仓始于隋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但多以失败结束。1171年,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闽北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

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县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

——摘编自朱熹《社仓事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的社仓能成功运营的原因,并概括其体现的社会治理理念。
2024-04-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实史论史识
在手工业方面上,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宋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对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在农业方面,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已经相当普及,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开始于宋代。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唐代刘知几指出,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三长”:“史实”“史论”“史识”,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正确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史实得出结论。以“宋代时的中国”为例,完成表格①②③④填写。
2024-04-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九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